-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日本人的忠义观与武士道精神
第25卷第2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25 No.22008年5月Journal0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0fSuzhou(SceialScience)May2008El本人的“忠义观与武士道精神‘周晓杰(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0)摘要:日本人的“忠叉”现与武士道精神是代表日本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传承中,保留日本 民族自身专有的遗产。呈现出一个完全特殊的国民形象。日本民族的忠义观也具有其特殊性。我们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忠叉”思想的雏形—姓氏制和家徽;“忠义”现与佛教的相互影响;朱子学与武士道思想;“武家政权”与“公家政权”;保元物语等对“忠义”的歌颂。关键词:忠义;武士道;国民性;主从关系;道德规范中图分类号:133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08)02—0084—04日本人的“忠义”观是在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起来的,且形成了具有鲜明 的日本文化特色的重要内容。日本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曾说过“我国从古至今,并无‘忠义’一词,‘忠’字也是从汉字借来的,读作‘tada”。但自古以来,日本人对忠义精神却一直大加颂扬。芳贺矢一《国民性十论,小泉八云的著作《日本与日本人》等都把忠义精神看作是日本国民特有的国民性而加以颂扬。提到“忠义”一词,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会马上浮现出对日本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这种忠义观和武士道精神是怎样形成的呢?“忠义”思想的雏形——撼氏制和家微作为一种有完整体系的道德思想而言,日本的“忠义”观念形成是较晚的。不过,源头可追溯到 汉字、儒学的传入。早在3世纪邪马台国时期,日本已有懂汉字的人,据《日本书纪》记载,神功皇后征伐新罗时,把书籍从朝鲜带回国。而把汉字和儒学传到日本的是百济王仁。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经、左氏春秋)博士王仁从百济携郑玄注的《论语》lO卷和《千字文1卷到日本,献与天皇。当儒学传人日本后,便对日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风俗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武器,成为施政的主要依据。“忠义”思想也随之开始形成。然而,真正意义的日本“忠义”思想的形成与武士道思想的诞生是相辅相成的。武士道思想形成 于平安、镰仓时代,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甚至未见“武士道”一词的出现,只是一些具有狭义的“战争道德”含义的“士道”、“战之道”等词语出现在当时的武士之间。其内容见于《吾妻镜》等史书以及《平安物语》等军记文学作品。但在平安时代形成的武士团和镰仓时代创建的“家长制”(忽领制)都是以儒教思想为基础的,都体现出了庄园内主从间的道德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主君赐予家臣封地和身份(被称为“御思”),家臣则对主君矢志效忠(被称为“奉公”)。这种关系是以家臣对主君的“忠节”为核心的。这种家长制对庄园里的武士品行提出了要求,内容都借助了儒家的“德目”(即三纲五常)的思想。所以,在日本社会独特的历史条件下,使日本的“忠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具有了“氏姓家族性”这一浓重特点。在以身份序列维持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政治体制下,一个氏姓就成为一个源于家族而又高于家族的利益集团,氏姓本身就不可避免的成为献忠的对象。氏姓体制下百姓和武士只须对氏长和氏姓忠诚就行了。而这些思想也原封不动由后来的武士团体制加以继承,·收稿日期:2007—10—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OTBCY066) 作者简介:周晓杰(1964一),男,内蒙古通辽人。日本文学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84万方数据也是源赖朝及其御家人的雏形,因而“氏姓家族”体制得以长盛不衰。另一方面,氏长对内主持祭祀,对外代表氏族与他氏及朝廷交涉,有势力的氏长担任朝廷的官职 参与国政。因而随着时间推移氏姓便成了特殊权利的象征。例如日本最尊贵的三大姓氏(源、平、藤)之一的藤氏。藤氏是指藤原氏,出自掌管祭祀的神祗官,并一度控制朝政。9世纪中后期,藤原一族的北家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后来,太政大臣和摄政关白这两个朝廷最高权力职位,世代都必 须由藤原北家的嫡氏继任。还有,镰仓幕府就是源氏建立的,室町幕府的足利将军也是源氏出身。此 外,室町时代,世袭独揽“圉柬管颁”的上杉氏,“奥州管镇”的伊逵氏都成了高贵与权力的化身,这种客观因素也潜意默化地加深了“氏姓家族”忠义观。因为这种忠义观与利益、声望联系在一起,其意 义对控制百姓的心智而言比武力征服更重要,难怪无论是北僚早云或织田信长,还是德川家康都自称 姓源或平就是想利用“源、平二氏当轮流管天下”的传言,为自己掌握地方甚至天下大权寻找合理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氏姓重于血缘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有日本学者说“尽管非亲家庭成员比血缘家族地位要低,但其分家的权力是同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