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复习整理资料
名词解释:8*3=24 问答:8*5=41 论述 1*15 卷面80%平时20%
考纲:
绪论:
中国地貌格局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三大阶梯、西高东低、暖气东进、雨热同期、促进农业。
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这样的地势使大河东流,两大阶梯交界处,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可利用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还有利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空气进入我国内陆。地势逐渐抬升、有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全球变暖有的证据及机理
大气和地表温度上升/冰川融化/雪线升高/
树轮变化/台风频率和强度变化/生态系统改变
土壤:(PPT)
一、土壤的概念: 形成 组成(矿物) 功能(生长植被)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淋溶过程、灰化过程、粘化过程、富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渍化过程、碱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二、土壤发生层: 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三、风化壳:近地面基岩(或堆积物)经受风化残存于原地的产物组成风化壳。风化壳与下伏新鲜基 岩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为过渡关系,往上渐变为微风化层、弱风化层、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 。粗岩屑型风化壳、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硅铅铁型酸性风化壳、富铝型酸性风化壳。
四、土壤通气性: 是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五、纬度地带性: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带状伸展/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
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一是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土壤地带,如寒带的冰沼土、寒温带的灰土和热带的砖红壤等;二是与海陆分布有关,自大陆边缘到内陆,由干湿差异产生土壤的区域性分带。这种土壤区域性分带在中纬度地带最为典型。
沿海的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边缘,主要由森林土壤系列构成。以我国东部为例,从北至南依次为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铁铝土(红壤、黄壤、转红壤性红壤)。
内陆的土壤纬度地带性:主要由草原土壤系列和荒漠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部,由北向南依次为弱淋溶土(灰色森林土)、潮湿土(黑土)、钙积干旱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
自沿海至内陆土壤分带: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壤、半湿润森林草原土壤、半干旱的草原土壤和干旱的荒漠土壤系列。在我国从东北到宁夏和新疆的温带地区,依次出现淋溶土(暗棕壤)、潮湿土(黑土)、钙积干旱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由沿海向西依次发育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干旱土(黑垆土、灰钙土)、石膏盐积干旱土。
山地土壤的分带: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增高,温度递减,降水在最大降水高度以下是向上递增,超出该高程后降水减少,从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更替。
在土壤的垂直带谱中,除基带外,主要土壤带称建谱土带,随着山体增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相应的山地土壤类型。如秦岭南坡的垂直带谱为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北坡为土-褐土-淋溶褐土-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
六、三种风化作用的关系:
在自然状况下,裸露岩石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甚至生物风化几乎总是同时进行的,密不可分的。在理论上由于物理风化使岩石破碎,从而增大了可与空气和水等接触的表面积,并增强了化学风化 。
七、在新挖出的土壤剖面上划分土壤层次的依据
1、土壤的颜色(重要外表特征之一,研究成土条件、肥力特征和演变的重要依据之一)
2、质地(土壤粗细颗粒状况,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做标准,一般分砂土、壤土、粘土)
国际制土壤质地标准——分级标准:国际制、美国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
根据粒径大小分(mm):砾石(2)、砂粒(粗砂2-0.2,细砂0.2-0.02)、粉砂( 0.02-0.002)、粘土(0.002)
根据粘粒含量分: 15%:砂土(sand)类、壤土( loam)类;15%—25%:粘壤土类; 25%:粘土(clay)类
3、结构(土壤颗粒粘结状况,分片状、柱状、棱柱状、角块状、粒状、团粒状结构)
块状结构——形状:结构体沿长、宽、高三轴平均发展,表面平滑、棱角明显。产生条件:多现于中等质地和细密质地土壤的中下层,其形成和发育与土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