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美学的未来
第十二章 美学的未来 人文学院易存国教授主讲 第十二章 美学的未来 第一节 美学理论形态的合理走向 第二节 美学发展的几个生长点:审美教育学、生态美学、技术美学、网络美学、审美人类学 第一节 美学理论形态的合理走向 一、理论性与经验性的交融 二、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结合 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常常体现着知识的魅力,它们昭示着人们重新系统地阐述老问题和提出新课题的种种努力。 同时,现实的发展变化也要求理论不断做出新的调整而与之相适应。从学理上说,最能揭示人类艺术与审美奥秘的美学理论形态,是未来美学理论构架的合理走向。 提出合理走向问题的前提 西方美学从“自上而下”的古典形态到“自下而上”的现代形态,中国美学由经验感悟的古典传统到理论思辨的现代形态,这是大家熟悉的美学现象。 偏执于一端的理论构架模式: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经验感悟,或抽象演绎,都只能具有片面的合理性。 托马斯·门罗“中间道路”理论。 所谓“中间道路”是介于其所说的“科学的思维”与“非科学的思维”之间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果在科学的思维和非科学的思维之间划一条过分明确的界线,其效果可能是弊多利少。一方面,它会导致人们在一些无法达到精确程度的领域里过分持久地寻求精确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能导致人们完全依靠模糊不清的推测和感情来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认为一切科学都不适用于美学,这样一种自以为是的看法是许多美学家为自己思维方式粗糙而进行辩解的借口。这样,美学便忽视了采取一条中间道路的可能性,而沿着这条中间道路,美学可以力争在现象的本质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系统地控制自己的观察和思维。 ——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 一、理论性与经验性的交融 中西美学对这一问题的探索: 中西美学都意识到了传统美学形态的缺陷:纯粹脱离感性经验的美学研究往往因耽于思辨而缺乏鲜活的生命感,而仅仅停留于个体感悟经验的层次又难以获得理论概括的普遍性和完整性。 美学理论形态之所以具有理论性与经验性 结合的属性,是由美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理论性奠定了美学学科的哲学思辩性与 系统规范性。 经验性则决定着美学可以借鉴包括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方 法来研究考察艺术与审美活动。 二、历史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历史性与逻辑性统一的基本性质,揭示出美学理论形态应该既具有历时性的历史深度,又具有共时性的逻辑结构。 三、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结合 美学形态的稳定性的体现: 美学形态的变异性则反映了美学思想不断丰富深入和辩证全面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 美学发展的新的理论生长点 一、生态美学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化 二、技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的审美化 三、图像美学与消费社会 四、新媒体美学与未来艺术 五、审美人类学与美学的发展 美学在新的世纪要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就不能囿于传统美学的狭小视域而固步自封,必须在广义美学的领域有发展和突破。 一、生态美学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性的生态保护、生态理论热潮中由中国美学工作者率先提出来的。 其实,国外尤其是英语世界也有Ecological Aesthetics(生态的美学)这样的概念,但多指环境美化、景观设计、森林保护、城市建设规划、水资源利用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与环境美学(Environmental Aesthetics)更为接近。 对“生态”的理解: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一个生存环境。 生态美学所要研究思考的是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实现人的符合生态规律的诗意的栖居。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的研究即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欣赏理解自然美。 对人类而言,社会环境是更为体现人的文化性与社会性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环境即为文化环境。 营建一个更文明、更具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环境,是未来美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技术美学与科学技术的审美化 1、技术美学的诞生 作为应用美学分支的技术美学,是随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形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技术美学在西方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学科。 技术美学在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名称,法国称为“工业美学”,日本称为“工业艺术”,美国、英国、德国称为“工业设计”,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则称为“技术美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