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山市丰润项目市场调研报告
丰润项目调研报告Project Research Report of fengrun 经营管理中心营销部 2008-04-07 目录 第一部分 城市经济与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 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第三部分 竞争个案分析 第四部分 客群分析 第五部分 本案环境分析 第六部分 项目SWOT分析 第七部分 项目定位 第八部分 产品规划设计建议 第九部分 开发计划 1、城市概况 1.1地理位置 1.2交通优势 1.3物产资源 1.4区域划分 1.5城市功能定位 1.6支柱性产业 1.7人口规模 2、城市规划 3、城市经济发展现状 4、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1、城市概况 1.1地理位置 丰润地处京、津、唐、秦腹地,西距北京120公里,西南距天津130公里,东距秦皇岛120公里,南距唐山中心区2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幽燕之门户,辽海之襟喉,神京之肘腋之称。 1.2交通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已发展成为连接东北、华北的重要通道。公路四通八达,102、112两条国道和京沈高速公路、津唐高速公路、唐山东外环高速公路、西外环高速公路在境内连接;铁路纵横交错,京秦、京山、唐遵三条铁路横跨城区,境内设有二级铁路货运编组站和三级铁路客运站;水路运输便利,距京唐港130公里,境内还座落军地两用机场。发达的路网框架,构成了丰润独特的立体交通格局。 1.3物产资源 丰润以“润泽丰美”著称。现已探明有铁、煤、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紫色页岩、矿泉水等21种矿产。农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棉花、麻类等。盛产多种干鲜果品。畜牧水产有猪、牛、羊、鸡、兔、鱼、鳖等。 1.4行政区划 丰润区总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18镇、10乡),2个街道办事处,587个行政村,49个居委会,总人口87.4万人,29.5万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8.5万人 。 1.5城市功能定位 ※以工业为主导的唐山市主城区 ※唐山城市附中心 工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区,共有工业企业9247家,改革开放使地理、资源优势迅速转换为产业、商品优势,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先后被国家命名为粮食生产、花生出口和瘦肉型猪基地。 唐山规划中向西北和东南扩充,在西北部将于丰润连接,丰润将成为唐山主城区的附中心。 1.6支柱性产业 丰润区工业起步较早,门类较多,已初步形成了钢材加工、水泥、食品、机械、化工、建筑装饰材料等六大龙型经济体系。 丰润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素有冀东粮仓之美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省花生出口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特别是通过近年来调整农业结构,已经形成了以奶业、蔬菜、苗木、特色果品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1.7人口规模 丰润区人口增长趋势 2、城市规划 2.1用地面积规划 2.2城乡发展控制 严格保护区:市中心区北与丰润城区、南与丰南城区之间要划定农田,绿地保护区,不能连成一片; 重点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丰润城区、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各县级市城区和县城关镇及重点小城镇镇区等。 2.3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1.规划市域形成“四纵四横”的干线公路网格局。四纵干线:玉田镇—鸦鸿桥—新军屯干线;112国道—丰润—中心区—丰南—南堡开发区干线;洒河桥—迁西—榛子镇—古冶—唐海镇—曹妃甸干线;平青乐干线。四横干线:三抚干线;102国道;唐通线—中心区以东205国道;沿海公路。 2.4丰润片区新规划 3、丰润区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3.1丰润区GDP增长情况 3.2三大产业情况 3.3丰润区社会消费品总额 3.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情况(2006年) 单位:% 3.5人均GDP 3.6人均可支配收入 3.7人均消费性支出 4、外商投资优惠政策 为鼓励国外客商和港、澳、台同胞到丰润区投资兴业,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该区实际,特制一系列的优惠办法。 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减免 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地方所得税的减免 城建和土地费用的减免 中方企业的资产作价 外商无形资产作价出资比例 5、总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