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表过250多篇英语论文_200余篇被SCIEI收录的牛人教你如何写
向国际社科三大检索投稿的体会点滴一.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不大在自然科学领域,SCI论文中国明显地居世界较前地位;而文科发文量则大大落后,不少学者甚至对文科领域内的三检索系统都不知道。SSCI、A&HC、ISSHP是文科三大检索,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社科论文大型检索工具。英文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收录全球社会科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覆盖包括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领域(中国也有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前加了个C,即中文CSSCI)。中国大陆有1本英文期刊进入了SSCI检索。从本人视野看,中国文科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音几乎是难以听到的,或者即使有时能听到,也是寥寥无几,这与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从海归成堆的八所最知名的高校发表论文被文科SSCI收录情况(2004)统计来看,如1年南大?4篇?/浙大6篇/中科大6?篇/上交大8篇,台湾高校考核一般认为,发表SSCI的难度比发表SCI的难度高25倍。以上资料可用百度证实。SSCI发表周期长(一般1-2年才出版),难度大,在中国大学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职称制度下,绝大多数人对这无兴趣或无能力。在国内不象SCI那样受欢迎,很少有人提及。本人在攻读学位的特殊压力下,这几年深深体会了SSCI,ISSHP之旅,虽褪了一层皮,白了点发,但也小有收获,以第一作者署名的文章将被SSCI,ISSHP等收录近10篇。不知本校有写SSCI的经历的同事否?笔者以为,“做研究是踏踏实实的事业,发文章是件具有策略的任务”。两者兼顾最好。有些观点和思想很有参考价值。应科研处领导盛情相邀,本人不揣冒昧写下点经验感受跟同行与兴趣者分享一下。请不客气的斧正。二.大前提:弄明白文科研究的中国与国际区别 1.中国文科在国际上发声微弱原因。自然科学国际上很容易取得较一致的认识;有人指出文科至今未建立起一定范围内的理论与方法的共识,无法提供像自然科学那样明确的鉴定依据,即使存在社会效果,也难以用数字来显示;尤其在文化、意识等方面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国际大相径庭,导致价值观与判断的多种矛盾。其背后丰富的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决定了它尤其不能按照国外标准进行。2.中国特色问题。中文文科文章喜欢宏观叙事、主观定性判断,创造概念和中国特色东西。这与西方那种计量方法做实证研究,要求精确描述、精确测量变量是格格不入的。如写文章喜欢用“结构”、“体制”、“素质”,再加一个“性”或“化”;或土地、人口等中国特色政策的东西。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背景,评阅人会问你,这种话,到底什么意思?肯定看得发怒了。如就是户籍两个字,本人在荷兰一杂志发文时,经历了6个评阅人,属不同国家(甚至有喀麦隆),由于文化差与研究方式差,外国评阅人不了解中国特色,洋洋洒洒写了几页纸和我辩论,沟通起来困难,几页纸解释不清。还有中国人喜欢大讲意义,但老外直接切问题。这些差别没考虑清楚,文章写出来了也是白写。??三.你的文章选题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一些研究者都说,文章遵守: Be Novel, but Not Too Novel?。虽严肃的研究,但选题立意要象写小说。文章开场白非常非常重要,如在一大堆稿子中,introduction没吸引力没人愿意看下去,这是我的经验。“novelty ofresearch topic”,新意是第一要领。一篇文章的接收与否,关键是审稿人看到你的文章是否会surprising一下,如果是,你的文章就会被接收。是否有新意,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SSCI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你的文章如何从?众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论文的标题,介绍部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被检索一定要多花功夫在标题和摘要上,只要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有创新点,就不要怕不会被外文收录。“做很少人做的研究领域,做难的研究领域”。四.学科杂交是出好Idear的法宝 杂交出良种,是一种优化机制。要创新就要交叉学科,这可是现在大趋势。学科交叉仅仅是一个手段,交叉的目的在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本质。交叉学科具有“远缘联姻”的优势: 生命力极为旺盛且能对其他交叉学科的孕育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攻学位的学校以优惠政策支持学科交叉,设立专项经费与专门的孵化基金非常有眼光。研究经济学有三条腿:数学、经济学、技术学,离了哪一条也不行。我的文章就是走“杂交学科”之道,大胆“混血的结果。如第一篇把生态、生存、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经济学、农户行为理论联系起来做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文章关键还是思想创新。在好的英文期刊里,一般不会因为语言不好而拒绝。最多是主编看一下,觉得有些思想,打回来建议作者找人proofread一下再审。而学科杂交是启迪科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