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服装史课件——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服装
中 国 服 装 史 主讲 于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 概述 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共369年。这一时期基本上是处于动乱分裂状态的,先为魏、蜀、吴三国呈鼎立之势。后来,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统一全国,史称西晋,不到四十年遂灭亡。司马睿在南方建立偏安的晋王朝,史称东晋。在北方,有几个民族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国家,被称为十六国。东晋后,南方历宋、齐、梁、陈四朝,统称为南朝。与此同时,鲜卑拓跋氏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分别演变为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最后,杨坚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方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这一期间,一方面因为战乱频仍,社会经济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南北迁徙,民族错居,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对于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初期各族服饰自承旧制,后期因相互接触而渐趋融合。 第二节 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在于袍有祛,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质料有纱、绢、布等,颜色多喜用白,喜庆婚礼亦服白,《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看来,白衫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由于不受衣祛限制,魏晋服装日趋宽博.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其中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好。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不仅喜着此装,还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 除大袖衫以外,男子也着袍、襦、裤、裙等。《周书·长孙俭传》记:“日晚,俭乃著裙襦纱帽,引客宴于别斋。”当时的裙子也较为宽广,下长曳地,可穿内,也可穿于衫襦之外,腰以丝绸宽带系扎。 男子首服有各种巾、冠、帽等。①幅巾:更加普遍地流行于士庶之间。②纶巾:原为幅巾中一种,传说为“诸葛巾”。《三才图会·衣服一》记:“诸葛巾,一名纶巾。诸葛武侯(亮)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曾提到“羽扇纶巾”之服。③小冠:前低后高,中空如桥,因形小而得名,不分等级皆可服用。 ④高冠:继小冠流行之后兴起,常配宽衣大袖。⑤漆纱笼冠:是集巾、冠之长而形成的一种首服,在魏晋时期最为流行。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冠上用经纬稀疏而轻薄的黑色丝纱,上面涂漆水,使之高高立起,里面的冠顶隐约可见。东晋画家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人物多着漆纱笼冠。帽子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白纱高屋帽:初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陈文帝即戴这种帽。样式为高顶无檐,通常用于宴见朝会。 ②黑帽:以黑色布帛制成的帽子,多为仪卫所戴。③大帽:也称“大裁帽”。一般有缘,帽顶可装插饰物,通常用于遮阳挡风。 履式,除采用前代丝履之外,盛行木屐。 《宋书·武帝本记》写其性尤简易,常着连齿木屐,好出神武门。《颜氏家训》讲:“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宋书·谢灵运传》记:“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着谢公屐”句,即源于此意。在服饰习俗中,访友赴宴只能穿履,不得穿屐,否则会被认为是仪容轻慢,没有教养。但在江南一些地区,由于多雨,木屐穿用范围可相应广泛。履:分丝、锦、皮、麻等质料,面上绣花、嵌珠、描色。如陆机《织女怨》中“足蹑刺绣之履”。梁时沈约有“锦履并花纹”等诗句。新疆阿斯塔那墓中曾出土一双方头丝履,足以见其履式与精工。《烟花记》中还提到一种尘香履,“陈宫人卧履,皆以薄玉花为饰,内散以龙脑诸香屑,谓之尘香”。其鞋头样式,有凤头、聚云、五朵、重台、笏头、鸠头等高头式,露于衫裙之外,既可免前襟挡脚,又可作为装饰,男女都这样穿着。 第三节 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魏晋妇女服饰多承汉制,一般妇女日常所服,主要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穿宽袖对襟衫、长裙的女子),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妇女服式风格,有窄瘦与宽博之别,《玉台新咏·谢朓赠王主簿》中“轻歌急绮带,含笑解罗襦”,晋代傅玄《艳歌行》中“白素为下裙,月霞为上襦”,何思澂《南苑逢美女》有“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梁武帝咏“衫轻见跳脱”等诗句,均绘声绘色地形容出妇女着衫、襦、裙、袄等服装时的动人身姿与服式效果。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之曰“髾”。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走起路来,随风飘起,如燕子轻舞,煞是迷人,故有“华带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