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指导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盛唐) 本课目标 1、初步熟悉岑参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基本风格,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2、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征。初步感受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3、理解、背诵,并进一步学习诗歌的赏析。 4、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岑参(715-770),江陵人,自幼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天宝三年(七四四)中进士,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后出为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于成都。 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于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以后又任右补阙、虢州长史等官,后转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有《岑嘉州诗集》。自天宝八载至至德二年春,岑参曾两度出塞。第一次赴安西(今新疆库车),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僚属,第二次入封常清幕府,在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呆了三年,经常往来于北庭和轮台之间。他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弃官从戎,等等。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于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于权贵的反感:“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佩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送张秘书》)这些都可以说是高、岑的共性。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岑参的诗,题材多样,想象丰富。特别是几次随军出塞,描写边塞最为擅长。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沈德潜说:“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唐诗别裁集》)翁方纲也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石洲诗话》)。 标题怎么断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朗读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看注解,前后串读,解释下列加线词句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金山西见烟尘飞: 半夜军行戈相拨: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走马川,地名。行,文体名称,歌行,即古体诗。奉送,奉命跟送。 行,行军。 平沙莽莽,茫茫一片沙漠。黄入天,黄尘在空中飞舞。 烟尘飞,飘起战火狼烟。 戈相拨,戈矛互相碰撞。 五花、连钱,本指马的斑纹,这里借代战马。旋作冰,旋即结成冰块。(马身上的雪被融化,又很快结成冰,指天气严寒。) 草檄,起草战书。凝,凝结。砚水凝,砚台里的墨刚磨出,就凝结。 虏骑,敌人骑兵。胆慑,害怕。 短兵,短的兵器,如刀、剑等。(戈矛是长兵器) 车师西门,地名。伫,这里解释为“站着可以等待”。献捷,献俘虏和缴获,报告捷报。 用现代语言,将全诗串联起来 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行军在一片雪海边,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随着狂风,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进犯,空中飞舞着战火的狼烟,唐朝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军情紧张日夜不能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碰撞,凛冽寒风迎面吹来,如刀如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战马的斑纹上,旋即就结成了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朗读,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1、看看这首诗在用韵上有什么特点? 2、有人说,岑参的边塞诗意奇语奇,请从文中找出例子说明。(课文问题) 3、前人说“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察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请你就我们读过的诗歌,做点体会分析,并说说这两类诗歌有怎样的区别? 1、看看这首诗在用韵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一反传统上逢双押韵的惯例,而以三句为一用韵单位,句句用韵,且平、上、入三声互换,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富有紧张促迫的感觉。可见岑诗在音律上的调度安排,加强了诗所要表现的基调。这也是岑参“奇”的特色之一。)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