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采用Infiniband构建高性能计算平台
摘要:摩尔定律的一再验证残酷的揭示了一个现实:速度是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高性能计算领域也是一样,如何使高性能计算平台运行的更快、更高效一直是服务器厂商研究的方向,曙光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的领头羊,作为高端服务器厂商,也在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Infiniband高速网络是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因其具有高带宽、低延迟的特色,得到了计算领域的青睐。本文介绍了Infiniband的硬件组成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选择依据,最后通过四个案例进行分析,构建一套符合用户需求的高性能计算网络。
关键字:Infiniband、点对点通信、CFD应用、加速比、全互联
前言
近年来,世界上的超级计算已经由价格昂贵、无扩展性的单片机架构转变为采用商业处理器而拥有无限扩展能力的集群系统,称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美国Top500.org组织每年分别两次排列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该排名按照超级计算机的实际计算能力(FLOPS:每秒浮点运算)按递减顺序排列。这个列表显示出集群架构正在逐渐取代单片机架构的趋势。由于HPC系统能够快速准确计算出结果,有助于解决商业和科学研究中面临的问题,所以,HPC系统越来越多的被政府部门、商业组织和科学院所采用。
然而,有一些部门和组织所面临的是更具挑战性的计算问题,他们需要更强大、高性能价格比的HPC系统。这就意味着人们必须要关注大集群的建设,这里的大集群是指规模超过100个节点,达到几百个、上千个甚至上万个节点的集群系统;将集群系统扩展到这样的规模而带来的困难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使这样规模的集群能够正常、稳定的工作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超级计算机发展的道路上不乏失败了的大型HPC系统的“尸体”,也说明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互连网络是能否达到甚至超过您对集群性能预期的关键。如上所述,一个集群中需要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流,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在同一集群中同时采用不同类型的互联网络,这些不同的网络将各自支持不同的网络协议,同时,这些不同的网络也拥有不同的网络性能和特性。例如,基于千兆以太网的网络,可以通过TCP/IP通道来传输信息,但缺点是需要占用大量CPU资源来处理网络通信,导致整体处理效率的下降;Myrinet 网络采用卸载引擎(offload engine)技术降低了CPU资源在处理通信方面的消耗,并且拥有千兆以太网两倍的带宽。在目前的Top500排名上千兆以太网技术和Myrinet都很普遍;然而Infiniband,由于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的高性能互联技术平台,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可扩展性集群中也拥有很强的生命力。
Infiniband背景介绍
Infiniband发展历史
Infiniband是一种新型的总线结构,它可以消除目前阻碍服务器和存储系统的瓶颈问题,是一种将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交换结构的I/O技术。 它是一种致力于服务器端而不是PC端的高性能I/O技术。
Infiniband最初于2000年上市,但由于当时经济的不景气和IT预算紧缩,人们对它的兴趣很快就消散了。发展至今,I/O技术在企业服务器中无论是速率上还是吞吐量上都取得了稳步提高。但是,毫无疑问,现有的基于PCI架构的I/O技术仍然是系统处理器、系统主存以及I/O外设之间的主要瓶颈。这种I/O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电子商务、存储网络等大量的I/O需求。随着对称多处理器(SMP)、集群计算、网格以及远程备份的广泛应用,这种基于PCI架构的I/O技术的缺陷和局限性日益突出。目前人们对互连技术的兴趣开始恢复,而且非常希望互连技术能够帮助数据中心降低成本或实现高性能的计算。随着各种高速I/O标准相继登场,Infiniband逐渐崭露头角。
Infiniband技术通过一种交换式通信组织(Switched Communications Fabric)提供了较局部总线技术更高的性能,它通过硬件提供了可靠的传输层级的点到点连接,并在线路上支持消息传递和内存映像技术。不同于PCI,Infiniband允许多个I/O外设无延迟、无拥塞地同时向处理器发出数据请求 。
目前,集群计算(Cluster)、存储区域网(SAN)、网格、内部处理器通信(IPC)等高端领域对高带宽、高扩展性、高QoS以及高RAS(Reliability、Avail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等有迫切需求,Infiniband技术为实现这些高端需求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Infiniband发展趋势
基于共享总线(Shared-Bus)的架构的诸多局限性决定了这项I/O技术已经不能适合日益庞大的计算机系统的I/O需求。这些局限性主要包括速率极限、可扩展性、单点故障等几个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6园林树木的配置.ppt
- 06J403 工程建设.doc
- 06330_矿业权评估概论.ppt
- 06《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实训大纲.doc
- 07 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 有机合成化学课件.ppt
- 07 第七章 升滑法施工.ppt
- 07AA第七章 心理学 情感与意志.ppt
- 07_儿童潜能开发培训班开班演讲稿.ppt
- 07《中国美学史》教学大纲.doc
- 0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doc
- DB14∕T 143-2019 苹果褐斑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14∕T 1417-2017 人工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469-2017 胡麻垄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457-2017 带柄玻璃杯标准规范.docx
- DB14∕T 1394-2017 北柴胡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352-2017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560-2010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510-2017 玉米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牙签接种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66.2-2007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docx
- DB14∕T 703-2012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