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发展策略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发展策略
???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真实,并高于生活真实,而且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在我国,一个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民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犹如繁茂的鲜花,竞相争艳。它涵盖的艺术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器乐等等,它们都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巩固凝聚各族人民团结的有力武器,对于保持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审美性,并传承中国音乐文化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虽种类繁多,但一般都体现出如下特性:
??? 其一,创作的集体性与音乐资源的共享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并非由某个个别的专业音乐家创作而成,而是归功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讲到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仅仅创造出丰厚多样的物质财富,还创造出绚丽多姿的精神财富。这些音乐的创造与人民的劳动生活紧密相联。比如民歌中号子这一艺术形式,就是一种与群众劳动相伴随的,带有呼号性的歌曲。这种歌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节奏的韵律美和浩大的气势。在劳动中,人们常常唱起号子,由此协调了人们的劳动动作,鼓舞了劳动的干劲与热情以及缓解了劳动过程中的疲乏。又如采茶歌舞,她来自于我国南方地区采茶这一劳动过程。面对郁郁葱葱的茶园,采茶女禁不住唱起歌曲小调,沉浸在幸福的丰收美景中。舞台上,采茶女肩背竹篓,欢悦的歌唱伴以优美的舞姿,再现出“十指尖尖采茶忙”的动人情景。民族民间音乐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劳动人民才是她的真正主人。从某些由集体创作而来的音乐艺术样式来看,往往体现出劳动人民在审美趣味、审美理想方面的一致性与集中性,而这样的民间音乐才深受群众的喜爱,并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成为人们共享的音乐艺术资源。提及民歌小调《茉莉花》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并且随着普尼契歌剧《图兰朵》而名扬海外,成为全世界共享的艺术资源及精神财富。
??? 其二,创作的即兴性与传播的口头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与劳动人民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能歌善舞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劳动人民而言,他们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音乐创作技巧的训练,但是创作起来竟是如此的自然,乐调旋律是那么的精炼顺口,完全不似专业创作者需要几经咀嚼甚至费劲心思,方能拿出好的作品来。这就表现出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的即兴性来。也正是由于这种即兴性,才使得我们的民间音乐永葆鲜活的生命力,并成为专业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资源。在传播方面,我国的民间音乐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它最初是靠劳动人民的记忆与口头方式,才得以传承并不断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发现记谱的方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象现在这样发达。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有关民间音乐的乐谱、文献资料等书面的记载形式,是在人们充分认识到民间音乐的艺术价值之后,自觉地挖掘与整理出来的,而要谈及民间歌调的演唱以及民间乐器的演奏,还是要靠口传心授的。也正是这种口头传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即兴创作,也加速着民间音乐的变异,从而出现一些同名异曲的情况,使得我国民间音乐更加的丰富多彩。比如我国秦筝流派中的客家与河南筝派。其中广东客家筝派与河南筝派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为中原居民从魏晋时期开始经过几次较为大规模的迁徙,从中州(即今天的河南一带)迁徙到了大浦等地,形成了客家文化。客家人民在传统文化比如音乐等方面沿袭了中州的一些传统,但是又受到当地地理及人文的影响,而演化生发出自己独具特色的一套文化体系及上面所提到的客家文化。细细品味客家筝乐与河南筝乐,的确有一些相似接近的地方。但是,今天的客家筝与河南筝以俨然成为两个互相独立、各具风格的流派,而这正在于它自身的变异。当然,口头传播也容易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在口传过程中,音乐曲调的散失、人们长时间过后的遗忘等等。音乐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见到有文字记载曾有过某乐曲或歌调,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以及传播方式的原始落后,使得原型已经无从考证,甚至成为一个千古不能破解的谜。
??? 其三,审美情趣多样性与一致性的有机统一。我国地大物博,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拥有各自不同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从而拥有各自不同风格乃至品味的民间音乐,表现出极其复杂的多样性。蒙古族擅长气息宽广悠扬的长调,苗族喜唱欢悦轻快的飞歌等等。地域的不同影响了审美趣味,造成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北方音乐给人以质朴纯厚、豪爽大方、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南方音乐则不骄不躁,似娇啭莺语喃喃道来,渗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浓浓韵味与色彩。这对于不同地区同名异曲的音乐资源来说,表现更为明显,是一目了然的。比如南北方各地民间音乐小调《茉莉花》、《绣荷包》,比较一下就知道她们的不同。江苏小调《茉莉花》委婉含蓄,娇柔妩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