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菊《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doc

何小菊《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何小菊《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读书心得 涪陵区武陵山乡九年制学校:何小菊 拜读《听余映潮老师讲课》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余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颇深的是: 一、 余老师的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 余老师的课,课堂版块明确,少了不停的说教,少了语言的霸权。在多媒体板块引导下,引导着学生走,很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以《我的长生果》为例: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板块清晰: 分析: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语言又包括:优美的短语、词语和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等。 赏析:针对选文的一部分,从语言、布局等方面进行赏析。 二、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 钻研教材,以教材为基础,旁征博引,又要老师精简、提炼,把难的知识与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讲解出来,达到理解。以《念奴娇 赤壁怀古》为例,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六则助读材料,讲背景,讲作者,讲历史,讲现实,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读厚教材这一理念。 三、用实、用活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之一。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再开发再创造。比如《雨的四季》可以用原句凑成一篇四季作文。 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师。在他的课堂上看不到做作的亲切,听不到廉价的表扬。没有被故意拔高的思想教化,没有低效泛滥的小组合作,没有琐碎繁杂的问题,没有时下流行的尊重学生体验的“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等语言表达。他不是演技高潮的演员,不是口若悬河的演讲家,不是自我陶醉自己抒情的文学青年,不是板着脸说理的教书匠,他是实实在在着力于语文教学本质研究与实践的语文老师。他知道语文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并且知道怎样知道给学生需要的东西。 他今天呈现的两堂课,犹如美酒,让人陶醉。获益匪浅,受益颇深。下面我想主要想说说让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深入浅出,读厚教材,教薄教材。 余老师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钻研教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职责,我认为把教材读厚,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要钻研教材,要以教材为基点,又要超越教材,要延伸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去,沟通教材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觉得学习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还要挖掘课堂教学的深度,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这样把教材读厚、读广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可以游刃有余,实现对教材的一种超越。把教材教薄,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对知识进行概括、提炼,要精讲、精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可让学生理清知识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重点、要点,学生对学习可能就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了。 我认为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学科教师也不能墨守成规,照搬教材,而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再度开发教材,创造新的教材资源,变静态的教材为动态的教材,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首先,不要过分拘泥于教材的逻辑顺序和教材已有的例子。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媒介,但有的一些内容则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不顾课堂上师生思维与情感的真实互动,而生搬教材顺序与例子,势必使课堂成为一塘死水,没有生气。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真实情感的互动、智慧与思维的投入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做适当的调整。 其次,用活教材,使课堂丰实、富有生成性。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当学生的思路与教师预设的相悖时,教师不能因为怕打乱既定的教学计划,而采取回避、压制的态度,这将在不经意间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学生的求异思维、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教学“资源”就会白白浪费了,失去课堂的独特价值 ——师生思维相互碰撞而生成的许多新东西。 再次,不拘泥于教材现有的例子。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或有地方特色的例子,加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识真正成为有效知识。再者,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课堂上,教师恰当而得体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余映潮老师说: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能以一问抵很多问,避免了简单琐碎的追问,可谓“问”得得法。有时候课堂上师生在热热闹闹的问答式对话中教学新知,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温度的,但却不一定有“深度”和“广度”。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教师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问题设计要求教师把书本内容转化成可供学生研究的问题。 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老师的孜孜追求。教师力争在每一节课中做到全面兼顾和“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