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doc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 2008年11月 第24卷第6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Jiangsu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 NOV.,2008 Vo1.24No.6 “句读”标点在中国古籍文本中的演变线索 徐瑞泰 (南京市鼓楼区教科所,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随意分行,到唐五代《书仪》较为规范的”离句空白”;从宋,金,元,明的”圈点”到 替代康,乾”句读”分工;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新式标点符号”的统一规范;汉语”句读”标点经历了一个从相对随意 到相对规范的演变过程,形成了”随意——规范——随意——规范”的螺旋式演变线索. [关键词]分行断句;绝止钩识;圈点替代;圈点单用;点类细分;演变线索 [中图分类号]H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96(2008)06-0067-04 “句读”,也称”句逗”.金兆梓先生曾引用《韵会举要》 的定义:”凡经书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 便讽咏,谓之读,书面上用圈和点来标记.”…在特定的 汉语言情境中,”句读”不仅表示语句的完整和停顿时间的 长短,帮助读者领会语义,同时也兼顾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 “神采和语态”“.在中文古旧文本中,”句读”的标点 至少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时期,包括了从相对随意 到相对规范,从相对简约到相对细致,从”或断句,或表情” 到既表情也断句,以致精当表达的优化历程.其演变过程 大致可分为”分行断句”,”绝止钩识”,”句读圈点”,”圈点 替换”,”圈点单用”,”点类细分”等不同阶段;从标点在文 字间的标注位置来看,则可分为”离句空白”,”左下钩 识”,”字间圈点”,”字旁圈点”,”右下嵌入”,”占格标点” 等不同格式.本文以古籍文本的典型细节为依据,分古代, 近代和现代三期逐一解析”句读”标点的变化过程,并尝试 从整体上揭示其演变线索. 一 ,古代”句读”的主要类型及其标点特 征 商周青铜器的铭文中尚未出现”句读”符号,但其表达 形式已存在”句读”的萌芽,有明显的停顿及分行断句的现 象.在现存的商周青铜器上,时常可见意义相连的两句铭 文被一小段空白隔开,类似后人所谓的”离句”.宋代吕大 临《考古图》中收集有大量的青铜器铭文拓片.如”牧敦” 一 文中在”先生作明井”之前和”四匹服”之后分别留有小 段空白”“.”伯女医”一文将”张伯作女仪//子子孙 孙永宝用”分两行镌刻(本文加”//”表示分行断开),两句 句首”张”,”子”并列;又如《考古图》”博山香炉”的铭文 “天与子孙//富贵昌宜”,也是分两行并排镌刻¨. 最初的分行现象可能是不自觉的随意表达,但其实质显然 与语意的停顿相关,应该属于古汉语文本中较原始的断句 现象.另外还时常出现近似标点的”?”型符号,大都在铭 文中占有一个字的位置,但它并不是”句读”的标点,而是 钟鼎文的常用字”丁”字. 如果说”分行断句”是自然生成的断句形式,那么,”离 句空白”则包含有自觉的人为因素.《礼记?学记》曾记 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东汉的郑玄 对其中”离经”两字的解释是:”离经,断句绝也.”“‘ 具体方法就是在两句间隔开一两个字的空白. 唐咸通九年王阶刻本《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古籍版 本,其经文断句大都运用”离句空白”:”跋帝口口钵罗若 口口钵罗密多曳口口”(本文用”口口”替代原文中的空 白),”伊哩帝口口伊失哩口口忒嘘驮口口毗舍耶口口毗舍 耶口口等等插,经文之间用两个字大小的空白格开,以 示断句.又如唐五代的敦煌写本《刺使书仪》的语段: “口口申本道伏启各一封口口具全衔厶口口右厶伏蒙圣悬 除受厶刺使有幸得伏事口台阶下……讫谨先具状启口起 居申”插血’.行文间的空白,有的仅表停顿,有的既表停 顿,也表敬意,都有断句的表达功能.《刺使书仪》是唐五 代应用文写作的范本之一,其”离句空白”显然具有句读停 顿的示范意义. 汉代儒家研究”章句”时开始使用”句读”或”句逗”,形 成所谓”绝止”和”钩识”.”句读”二字最初见于东汉何休 的《公羊传解诂?序》,”句逗”则见于《法华经》口l(“. 所谓”句读”,是将语意已完,有较大停顿的叫”句”;而语意 未完,稍作停顿的叫”读”.符号分别用”L”(“L’’)和”,” [收稿日期]2008—09—01 [作者简介]徐瑞泰(1952一),男,江苏泰州人,南京市鼓楼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一 67— (芝麻点)表示.《说文解字》中解读”,”为”有所绝止,而 识之也”,称为”绝止”;解读”L”为”钩识也,居月切”,称 为”钩识”.又有”L’’形”钩识”符号,《补滑稽传》解读为: “上方读之止,辄(L)其处”.在现存的古代版本中,”绝 止”类芝麻点较多.早期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