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勰“比兴”观对后世的影响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刘勰“比兴”观对后世的影响
石 恪(安顺学院中文系 贵州 安顺561000)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摘要:刘勰的“比兴”观独到之处是对“比兴”范畴审美特点的阐释,对六朝以后“比兴”观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六朝以后的“比兴”观点很明显带有有刘勰《比兴》篇痕迹。后世文论家基本从三条线索继承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修辞方面,审美特征,政治功能方面。
关键词:刘勰 “比兴”观 影响
六朝之前,刘勰第一次把“比兴”合在了一起,是“比兴”范畴的集大成者。在阐释“比兴”的意义时,刘勰时而把两者分开对举来讲,时而合并在一起阐述,有对前人观点的综合发展,有自己独到的美学创建。六朝以后,隋唐时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依次对毛亨、《诗大序》、郑众、郑玄等汉儒的赋比兴之释作了疏解和总结,把前人之说讲解得更清晰了。如明确指出风雅颂和赋比兴分别为《诗经》的内容分类和表现手法,指出郑玄以美刺分释“兴比”不符合《诗经》实际,进一步明确比、兴之别及“兴”的双重含义等。以至于对后世的比兴风雅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简而言之,除了孔颖达对前代人比兴概念的梳理以外,后世对刘勰的“比兴”说的继承和发展有三条线索可寻,一是以政治功能为线索,沿着刘勰就比兴的政治功能来展开,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子昂、白居易、杜甫、纪昀、沈德潜等;二是以审美特点为线索,沿着刘勰对文学创作过程中“比兴”的审美特性继续展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钟嵘、李仲蒙、皎然、贾岛、李东阳、李梦阳等人;三是以修辞特点为线索,沿着刘勰就“比兴”的修辞意义展开,主要代表人物是朱熹。
一条线索是政治功能线索。隋唐以后文学家和文论家越来越重视文学干预社会的功能,对比兴的要求也愈加侧重其对社会的讽喻作用。唐朝的陈子昂、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清代的纪昀、沈德潜等著名文学家和文论家则完全抛开了比兴的原始意义,将延续千余年侧重于诠释的“比兴”讨论话动,升华成了一种文学主张。他们发展了刘勰的“比兴”观中的政治功能层面,从而逐渐建立起了风雅比兴说。
唐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主要是在批判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基础上确立文学标准的,最初表现在追求风骨和要求作品有干预现实的讽喻内容,后来发展至“新乐府”和“古文运动”时期,就“比兴”而言,文论家和文学家越来越强化诗文的诗教政治功能。这与整个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同比兴本身蕴涵的丰富意义密不可分。唐初陈子昂曰:“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1“夫诗,可以比兴也,不言何著?”这里所指的“兴寄”就是比兴寄托的意思,比兴寄托强调的是通过对现实事物或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歌咏来寄寓诗人对国事和民生的关怀。可以说,陈子昂强化了刘勰的比兴观中关于诗歌内容方面的政治功能要求。诗人杜甫曰:“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二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目。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不安,可待矣!比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之卷轴。”○2也同样的强调了诗歌的“上讽下化”的政治功能。文学家柳冕针对魏晋南北文学创作情况曰:“自屈、宋一降,为文者本于衰艳,务于恢诞,亡于比兴,失古意矣。”○3“逮德下衰,风雅不作,形似艳丽之文兴,而雅颂比兴之义废。” ○4柳冕认为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作品只追求艳丽辞彩而忽视了比兴的功能。这种以反映现实内容、寄托政治怀抱为特征的“比兴”观,无疑来源于汉儒,重视的只是刘勰诗歌的寄托、讽谕功能。
至中唐白居易,他对陈子昂和杜甫的比兴观做了进一步的、极端的发展,他将风雅比兴看作一个固定的文学理论术语,他强调的是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及诗歌的社会作用。白居易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诗论观,认为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表现,故诗歌也必然反映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面貌的特点。“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者。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5就“比兴”而言,白居易发展了刘勰的诗歌之讽喻功能。在《与元九书》曰:“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6讽喻诗是他诗歌中的最重要的一类,之所以白居易重视强调讽喻诗,因为这类诗歌反映了国事民生,对政治可以发生美刺的作用。就是说白居易把比兴说进一步限定在了诗歌的讽喻内容上。“比兴”干预社会的政治功能,在唐朝具体转化为陈子昂的“兴寄”说,白居易的讽喻诗,尤其是白居易的主张,对后来的“古文运动”中的柳宗元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有清代的纪昀和沈德潜的重视诗歌的伦理教化功能都受白居易比兴观的直接或见解的影响。这种政治功能论,通过刘勰的比兴观把先秦两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