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护理进展讲义.doc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护理进展讲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护理进展讲义

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护理进展讲义 内干科 朱小玲 欢迎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下午好!我是内干科的朱小玲 我科参赛的课件是《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急救护理进展》。 授课目的和意义: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病区常见的死亡形式,患者往往在病程中,甚至在恢复期无明显诱因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继而心脏骤停。由于猝死前病情稳定又缺少预兆,患者突然死亡,处理不好,家属不易接受,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正确认识猝死,熟练掌握猝死的判断、急救及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疗纠纷最根本的途径 内容概要 今天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心脏性猝死的相关知识;第二板块:2010 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心肺复苏急救进展的部分;第三板块:住院患者心脏性猝死护理进展等。 发病率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脏性猝死丧生,占死亡人数的15%―20%。在我 国,心脏性猝死也居死亡原因首位,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在欧洲,心脏性 猝死占猝死的45%~66%。心脏性猝死可谓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命的第一大杀手。 概念与辨析 什么叫心脏病猝死呢?第七版《内科学》上是这样定义的,心脏病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与此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一些人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心脏性猝死是一种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而心脏骤停则属于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抢救及时,部分患者是可以活过来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在心脏骤停的基础上,心脏骤停则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是心脏性猝死临床经过中的一个时期,这个内容我们后面将会详细谈到。 典型案例 有许多名人如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华罗庚,著名影视剧作家、《闲人马大姐》的作者梁左,体坛健将、“世界第一女飞人”乔依娜,都是死于心脏性猝死。还有我们都知道的高秀敏,侯耀文等等。而且,名人猝死有年轻化趋势。 什么原因 名人为什么英年早逝呢?名人的猝死之所以备受关注,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名人猝死的原因和普通病人没什么大不同,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更加关注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病情稳定的住院患者突然死亡呢? 病因 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我国某三甲医院对其心内科5年内发生的30例心脏病猝死老年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表明:对于AMI(急性心肌梗死)、UAP(不稳定型心绞痛)等老年患者应警惕其SCD的高度危险性,需要有所预见并加强监护。 诱因 除了以上主要致病因素外,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如自觉症状好转, 自行停药;吃得太饱,酒喝得太多;用力排便,过于劳累;兴奋紧张恐惧愤怒等等;还有,寒冷刺激,致敏物质和环境,高原缺氧也可以诱发心脏性猝死,另外,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也会使心脏性猝死的风险加大。 高危因素 年龄在61岁以上,男性,冬春季节,厕所和床上,这些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我们都要警惕。 思考题 讲了这么多,我们来个互动吧,请大家想一想,看看下面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请大家听题 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 A二尖瓣脱垂 B心肌病 C主动脉瓣狭窄 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E急性心肌炎 (对,正确答案是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最大黑手。) 先兆 有些心脏性猝死会有一些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先兆,如胸闷、胸痛、心悸、大汗等,还有的表现为上腹不适,很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从前我家一位老邻居,总说胃疼,后来诊断是心肌梗塞,最后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猝死的。其实,出现了以上征兆,就已经处在心脏性猝死的前驱期了 心脏性猝死临床经过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4个时期,除上面讲过的前驱期之外,还有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不同患者各期表现有明显差异。 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但也可以没有前驱表现,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终末事件期:是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叹息样或短促痉挛性呼吸,随后呼吸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的处理 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治疗主要是对心脏骤停的处理,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根据不同的情况,其生存率在5%~60%之间。抢救成功、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是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