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书【精品读物】.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慧书【精品读物】

引 言 人生智慧是个人的人生价值准则得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经验。在中国 历史长河中,依靠民族文化自觉承担者自身热力所放射出来的理性之光,不 但照亮了中华文明的里程,而且通过文化传播照耀着整个世界。我们生活在 这样一个各种文化彼此竞争又相互依赖的时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文化 资源的重要性,对手已经受到世界许多民族推崇的中国人生智慧,尤其需要 真实而全面的把握。 中国人开始总结自己的人生智慧经验,至少在先秦诸子百家时代。美国 当代社会学家帕森思(TalcottParsons)认为在公元前 1000 年之内,希腊、 以色列、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不谋而合地经历了一个“哲学的突破”的 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是当时人们对所处宇宙的本质发生了前所未有 的高层次理性认识。中国的先秦诸子在相互争辩中,追求自然与人事之间的 统一规律,使得充满生活实践的人生智慧,也逐渐有章可循。《史记》卷三 《殷本纪》便记载了当时的士人们反复讨论的问题: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 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 观其心。箕子惧,乃佯狂为奴,纣又囚之。 微子、比干、箕子的事迹不断被先秦诸子提起,孔子甚至誉之为“三仁”, 他们的政治表现自然是各自人生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对他们的评说,在很 大程度上是士人们对个人人生价值与人生智慧的思考。 在商纣王胡作非为时溜走的微子本是商纣王的亲兄长,“《吕氏春秋》 云生微子时母犹为妾,及为妃而生纣”①,主不逢时的感叹一定很多。他当然 不愿商王朝灭亡,因为这样会导致他从贵族权臣一下子沦为庶人,不但对不 起留下家产的列祖列宗,自己的生计也要靠自己来考虑。他曾经多次向纣王 提出对谏,可是纣王不但不听,而且说:“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 ②他只好问计于太师和少师,得出了殷商必亡的结论。微子想这个王朝所代表 的这份家当虽然有他一份,可是在名义上全属纣王,纣王想把这份家当丢了, 别人无论如何阻拦也是没有用的。何况自己仅是纣王的“庶兄”,在这份家 当中所占比例极微,大厦将倾,实在是走为上策。当然,丢下自己的国家、 兄弟骨肉不管,总要讲一点理由,这便成了微子人生智慧的一个重要体现。 他说:“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 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这样一来,他走得名正言顺,连太师和 少师也为他送行。 微子虽然走了,却不真正放弃自己应得的那份家当,即使是隐匿于山野, 也要密切注意政局的变化。等到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纣王自燔于鹿台,“微 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①。 这态度实在是虔诚得到了极点,因为在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的传统体制下,任何人不依附拥有一切权力的统治者都无法 保持自己的固有地位。微子这一聪明的举动,使得周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满意, ① 《史记》卷三八索隐《宋微子世家》。 ② 《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 他们认为微子的臣服对于周王朝巩固在商地的统治有极大的用处,“武王乃 释微子,复其位如故”。等到周公旦平息武庚之乱,“命微子开代殷后,奉 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②,微子反而得到了几乎殷商王朝 的全部遗产,比在商纣王手下违心从命真是强多了,在“礼崩乐坏”时期周 游列国游说又处处碰壁的孔夫子对微子“道不灭,身亦不废”的实践十分向 往,认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一个进退自如的,既可以全身又可以 行仁义的好办法。为此,他尊微子为“三仁”之首,将微子的人生智慧作为 儒学士人的行为规范。 比于是商纣王的叔父,商王朝的盛衰与他的个人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因 此他不肯看着商纣王把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业糟蹋掉。当“箕子谏不听而为奴” 后,他说:“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①于是与商纣王当面辩争, 结果被剖腹观心。比干之死对于所有不甘心做庶民,幻想凭智力向君王换饭 吃的人来说真是警钟长鸣,因为自以为有智力的人都不愿承认自己出来做事 仅仅是为了换一碗饭吃,都标榜自己是为了实现一个崇高的政治目标,或者 说是为了个人人生价值标准的尽快实现而出来做事的。如果说为求一饱而丧 命,不是太不值得了吗?不过,所有凭智力求职的士人几乎都对比干采取敬 佩态度,而下批评比于蛮干之傻,也不讥笑他的以卵击石的任何举动。因为 在中国专制政体确定以后,凭智力求职的士人便面对着巨大的政治权势。士 人们谋身的本钱既然是智力,便有一个维护智力价值的要求,即对“道”的 推崇。“道”的本义虽然是“道路”,却被引申为“如何走路”,发展成自 然与人事共同遵奉的规律。在“道术将为天下裂”②的时期,智力的水准实际 是以“体道”多少来衡量的,如章学诚所说:“而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 皆自以为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