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遗日主题变迁与思考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期末作业
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的变迁与思考
学 院 历史学院
年 级 2012级
专 业 文物与博物馆
指导教师 王晓琨
姓 名 赵 文
学 号 2012101711
2013年01月07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的变迁与思考
【摘要】自2006年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诞生,七年来每届中国文化遗产日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指导当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开展。七年间,主题变化多样,其相互之间也所显示出一些共性。对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的变迁进行思考对于科学选择未来文化遗产日之主题有很大助益。
【关键词】中国文化遗产日 主题 变迁 思考
自2006年首个文化遗产日诞生以来,到今天,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里程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每一届的文化遗产日都会确立一个主题,来引领这一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和方向。七年来,不断变化着的主题显示出了其内在的规律性,也反映出政府及社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路的变化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分析2006至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的内涵变化,并对其显现的特点进行一些思考。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设立
数千年的文化创造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数千年之间虽然偶经磨难,但仍有数量巨大的文化遗产留存在了广袤的神州大地之上。这些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出了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呼声。2004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在其《关于确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提案》中写到:“遗产日,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文化自尊,增强民族、国家和乡土的情感与凝聚力,也促使人们爱惜自己的文化遗产,以保持人类精神的多样。只有全民都热爱自己的文化,这些珍贵的遗产才会得以就存,并永放光芒。故此,建议国家将每年六月第二个周日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2005年7月9日,包括舒乙在内,吴良镛、徐萍芳、傅熹年,谢辰生等11名学者联名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以呼吁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一事。信中称:“我们认为,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动态,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行动,既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客观需求,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分享文化资源,参与监督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005年7月21日,胡锦涛对来信做出批示,温家宝随即只是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最终诞生了。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在每一届的文化遗产日上都提出一个主题作为统领思想的依据。
二、中国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及实践
自2006年第一届中国文化遗产日诞生以来,每一届文化遗产日都有一个主题来指导当年一届的在文化遗产日上所开展的活动。且从每年全国各地所举办的纪念活动来看,都显示出了活动围绕主题,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效果明显的特点。
年 份 主 题 2006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 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 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 文化遗产在我身边;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 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 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表1 中国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遗产日历年主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其保护文化遗产的初衷和在大处着眼的特点却一直从2006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理解历年文化遗产日主题的思想,我们不妨回顾历史,一探文化遗产日主题实践之究竟。
2006年,在“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主题之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喜迎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在北京,副市长孙安民、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等出席了在首都博物馆揭开帷幕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并公布北京市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启动了“我眼中的文化遗产”DV大赛和“我为文化遗产献计献策”两项活动,以达到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征求文化遗产保护建议的目的。在上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