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议徽州木雕
【摘 要】徽州木雕植根于深厚的徽州文化,它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审美品质,包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狮子是徽州木雕中的一个常见题材,文章试从材质、造型、雕刻工艺等方面分析明清木雕狮的差异。
【关键词】徽州木雕狮子 社会经济环境 木质 线条 造型 雕刻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一首小诗将我们带进了神秘的徽州。徽州是历史上一个地域的概念。古徽州,在安徽省南部地区,地处“吴头蜀尾”,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古徽州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变革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徽州人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鼎盛于明清,向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不同形态的徽州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的代表和缩影。
明清时期,由于徽商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厚,又善于运筹,有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和人文精神,所以他们在商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累起了雄厚的资金。“富甲江南”的徽商,除了继续扩大资本扩充财富外,他们还不惜利用巨资去兴办教育、置添族田、营造祠堂、建盖宏宅、续修宗谱。即如《翕县志》所说,商人致富后,就会“回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以荣宗耀祖,标榜孝义,炫耀富有,为自己树碑立传。由此,徽州木雕被广泛运用于徽州建筑,遍及城乡。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浮雕手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更加浓厚,木雕艺术也就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几乎可以说,没有一批致富的徽商,就没有徽商的华宅宏楼,那么也就没有精美的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雕刻工艺多样,取材范围广泛,雕刻题材来源丰富,儒教礼学、道释传说、世俗生活、飞禽走兽等在木雕中均有体现。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是徽州木雕中的常见题材。狮与“师”“事”谐音,以寓主人“官登太师”,举家“事事平安”。狮子在古时又名狻猊,在西汉时由西域使者经丝绸之路进贡给中国。其造型始于东汉、盛于唐代,定型于宋代。作为一种瑞兽,狮子与龙、凤、龟、麟四灵并驾齐驱。狮子通常出现在祠堂或者牌坊中,意味着权势和威严。狮子亦有去驱凶辟邪、步步高升的意思。
徽州木雕无论在明代还是在清代所采用的木头种类大抵都是相同的。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深山环绕中的徽州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给徽州木雕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材料。徽州木雕对木头材质的要求不高,不一味追求木质的细腻和坚韧。单从这一点来看就与其他地区的木雕有着本质区别。银杏、楠木、柏木、樟木、檀木等在徽州木雕狮子上都有采用,连其他地区不怎么用的松木和杉木在徽州木雕狮子上也屡屡出现。例如,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精致清代木雕狮子梁柁的木质就为松木(见图1)。笔者在皖南见过不少明代的撑拱也为松木。由此可见,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徽州木雕无论明代还是清代都是不挑剔的,不做过分讲究,均就地取材,利用身边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基础原材料进行雕刻。
不论是明代的徽州木雕,还是清代的徽州木雕,都紧紧贴合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以及经济环境,身上印有深深的时代“烙印”,紧随时代,或繁荣,或衰败。从明代中期一直到清乾隆时期,当时整个社会还没走向衰败,社会经济呈繁荣状态。徽州的徽商也是处在一个鼎盛时期,衣锦还乡的徽商开始大兴土木。由于徽州地处深山,地势崎岖不平,地理环境,宫殿式建筑无法营造。而且在明代建住房有着严格的等级制。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称家,住宅建造大小亦受限制,王侯、官员按等级建房,庶人只能造“三间五架”之屋。徽商当时虽富可敌国,但仍有大部分人无功名利禄,只有在房屋的雕刻上下功夫,徽州的民间木雕也就在这时期开始了大踏步的发展,同时期的徽州木雕狮子也随时代呈现着这样繁荣景象。此时的徽州木雕狮子面相凶恶,眼似铜铃,造型饱满而敦实,昂首挺胸,时刻体现出上天瑞兽的威严。图2是一对明代的徽州木雕狮子撑拱,脸部表情凶恶狰狞,张着血盆大口,将“凶狠”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到了清中期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衰败期,无能的清政府对外接连战败,割地赔款。徽商这时候在商业领域已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同时代的徽州木雕狮子也有了很大转变。面相不再凶恶,身上的镇宅威严之气不在,变得摇头乞尾、奴性十足。狮子的胸不再那么明显,有些几乎看不见。仿佛原来的权贵陡然间变成乞丐,身份与地位一落千丈,见人满是唯唯诺诺的感觉,也贴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图1、图3、图4均是清代徽州木雕狮,满脸的喜庆,透着可爱的气息,凶狠之气无处寻觅。到了清代中后期徽雕狮子的头部进一步变大,给人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整体的造型失去稳重,给人有巨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