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宝岛——台湾.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的宝岛——台湾 宝岛风情与衣食住行 台湾的风土人情与大陆大体相同.这是因为台湾的 移住民绝大多数是汉族人,他们的祖先早在几百年前从 福建和广东省陆续迁入台湾时,把大陆的生活习惯也带 人台湾,使得台湾的姓氏,语言,信仰,婚丧祭祀等风 俗习惯及岁时节令,与闽,粤两省几乎完全相同. “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 一 提起台湾的姓氏,当地人就会告诉你一句流传的 谚语:”陈林半天下,黄张排成山”,也有的说”陈林 李许蔡,天下占一半”.这些说法虽不一定很确切,但 从统计数字上看,这些姓氏的人口,的确占台湾人口的 比例很大. 20世纪80年代,台湾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地区的姓氏 加以统计,共有1694个姓氏,其中陈林两姓的人El,占 总人El的l/5.而福建省也流行着”陈林半天下,黄张 排满街”的说法,可以看出台湾的姓氏和福建差不多. 更重要的是,台湾的大姓多来自福建和广东两省. 2o世纪80年代,台湾先后出版了《中华姓府》, ‘五百年前是一家》等大部头介绍中国姓氏源流的书 籍,将台湾的主要姓氏来源一一作了介绍如台湾的陈 姓,多来自东汉桓帝时反宦官的名士陈实.陈实是颖川 _ ji-夕善.t2O∞?10 (今河南禹县)人,他的后代属陈姓的颖川派.还有的 来自南北朝时南朝的陈后主,其后代人称南朝派.陈姓 到台湾较早,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有一大批.后为 建设台湾做出较大贡献的福建册安人陈永华,也是这时 来到台湾的.清康熙,乾隆时,陈姓去台湾的也不少, 几乎都是从闽粤两省去的.又如林姓,最初来自商纣王 叔父比干的后代,比干因劝谏纣王被杀,他的儿子逃到 长林之山,就以林为姓氏;西晋末年,中原大姓逃避战 乱南迁,林姓的许多人来到福建;明末清初,闽粤的林 姓有不少来到台湾,郑成功的部将福建同安人林圯,随 郑军来到台湾,献身于台湾的垦荒事业;乾隆年问的台 湾农民起义领袖林爽文,原籍也是福建.再有,黄,张 两姓都是黄帝的后代.一个封于黄,就以国为姓氏,后 来居于湖北江夏,人称”江夏世家”.西晋时,黄姓许 多人迁到福建,进而又发展到广东等地.早在郑成功的 父亲郑芝龙于台湾经商时,黄姓不少人因饥荒随郑氏船 入台湾谋生,后来人台的越来越多.另一个是黄帝发明 弓箭的儿子,其后代就以弓或张为姓氏.唐朝末年,河 南人王审知兄弟为唐将,起兵漳州,称闽王.历史上有 “十八姓从王”的说法,张姓也是十八姓之一,在这时 随王审知人福建,后也向广东发展.较早人台开垦的张 姓,是在南明永历年问从广东去的.仅从以上几个例子 就可以看出,台湾的大姓同福建,广东有着亲密的血缘 关系. “普通话”,”闽南话”和话” 我国土地辽阔,各地方言难以沟通.语言障碍影响 了交流,但在台湾省却无此烦恼.在台湾,无论是城 市,乡村都可用”国语”与当地人交谈,连高山族青年 也通晓”国语”.”国语”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 话”.普通话源于祖国大陆,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语言. 不仅如此,连台湾的方言也来自祖国大陆.如今在台 湾,年纪大的台籍人还是喜欢讲方言.方言主要有两 种,即”闽南话”和”客家话”,闽南话来自福建,,客 家话来自广东,其中以讲闽南话的人占多数,.闽南话又 称”福佬话”. 2o世纪7O年代以来,台湾同胞掀起了”寻根”热. 许多人追根寻源先是去闽粤,继而发现自己的祖先是从 陕西,河南到闽粤来的;即使民问流行的闽南话,追踪 它的发源地也不是闽南,而是中原的黄河,洛水流域. 所以,闽南话又称为”河洛话”.至今,我们在唐诗, 宋词里还能找到河洛话的痕迹.福建,台湾籍同胞有个 共识,即以河洛话朗读唐诗,宋词,不仅音韵合辙,而 且有不少词语似曾相识,读来甚觉亲切.如白居易的诗 里有”红尘闹热白云冷”的句子,其中的”闹热”,就 是”热闹”的意思.至今闽南话还称”热闹”为”闹 热”..又如,苏轼的词里有渐困倚孤眠清熟”的句 子,其中的”困”,就是”睡”的意思.今天的闽南人 说睡觉,仍用”困”.语言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 事.今天的闽南话,即河洛话,被称为闽台通用的地方 方言,而在唐宋和更早的时候,竟是中原地区的”官 话”,可以说是那时的普通话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 今天的河洛一带,也不再讲这种”河洛话”了,而是讲 接近今日普通话的中原地区方言. 可能人们会问,当年的河洛话怎么会从河洛地区来 到闽台地区的呢?这还要从晋朝先后的两次变乱,即 “永嘉之乱”和”侯景之乱”说起.第一次”永嘉之 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中原的河洛话也随之到 了南方.第二次”侯景之乱”发生在长江下游,导致江 浙一带人口向闽粤地区转移.闽南地区有一条江,与海 水相接,两岸风光秀丽,土地肥沃.”永嘉之乱”时, 有八大姓人家从河南迁至此,见山川呈秀,江海显奇, 就沿江定居下来,从此这条江被称为晋江,河洛话也随 之来到晋江.’ 晋以后,中原人口不断南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