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四章 感觉器官.pptVIP

中国药科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四章 感觉器官.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药科大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第四章 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而产生兴奋,并将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冲动的结构和装置,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感觉器:感受器和附属结构一起构成感受装置。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作用 适应现象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眼的折光系统的功能在于使外界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 眼的折光系统的组成及成像原理    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个结构。眼的折光系统就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所组成的复合透镜。如果把复合透镜简化一下其成像原理类似凸透镜的成像。 老视:由于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低,视近物时因眼的调节能力降低,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表现为近点远移。但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上,这不同于远视眼。矫正的方法是视近物时戴适当焦度的凸透镜。 二、眼的感光系统及其功能    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通过眼内的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是视网膜内的感光细胞被刺激的前提条件。视网膜是眼的感光系统,其功能是感光和换能,即接受光的刺激,并把光的刺激转变为传入神经冲动。    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产生的疏密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骨链的传递,引起内耳的感受器(毛细胞)兴奋,将声音转变为听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并以神经冲动的不同频率和组合形式对声音信息进行编码,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称听力。耳能够区分出不同频率的声音,这主要是由于不 实验发现,红光只作用于视锥细胞,对视杆细胞的刺激极微弱,因此,在亮光处配戴红色眼镜能防止视紫红质的分解,到暗处时便能获得迅速的暗适应。所以,对从事暗环境工作者配带红色眼镜是必要的。 2.明适应: ⑴概念:从暗处→明处,最初看不清(耀眼的光感)→片刻后恢复明视觉的过程(约1min)。 ⑵机制:是视紫红质分解的过程。 ∵杆素在暗处大量蓄积+对光的敏感度强,∴到明亮处被迅速大量分解,产生和传入大量视觉冲动,从而出现耀眼的光感。 [附]:为什么从事暗环境工作者配带红色眼镜? (二)视野 概念: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上眼框和鼻粱遮挡的缘故,∴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颞侧>鼻侧。 ∵三种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色>绿色。 绿 红 蓝 白 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 绿 红 蓝 白  ∵物体是交叉成像(上下、左右交叉)于视网膜上,∴视野检查协助诊断视网膜疾患时,视野的缺陷应根据交叉成像原则诊断视网膜的病变部位。 视野在军事上也有很大意义,例如飞行帽和防毒面具的眼窗一定要合适,否则会影响正常视野,妨碍战斗动作。 第三节 听 觉 生理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 概述: 耳蜗。 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16~20000Hz) 。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声强。 ●人耳的适宜刺激: ※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 听阈曲线 最大可听阈曲线 与声频及声强有关 =如图缩示。 ※听阈:某一声频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强。 ※声强的表示:贝尔(bel)=log E ←为实测听阈值 E0 ←为标准听阈值 临床上常用分贝(dB)表示听觉敏感度丧失程度: 1 bel=10 dB,若听力↓10dB=听阈↑10倍 若听力↓30dB=听阈↑1000倍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听觉的产生过程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2.外耳道: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⑴结构特点: 是一个具有一定紧张度、动作灵敏、斗笠状的半透明膜,面积约50~90mm2,对声波的频率响应较好,失真度较小。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锤骨 砧骨 半规管 (二)中耳的功能 1.鼓膜: ⑵功能作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 2.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 这一杠杆系统的长臂为锤骨柄、短臂为砧骨长突、支点恰好在整个听骨链的重心上。 长臂长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