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

中国传统处世智慧概说 第一讲:中 和 人的一生应该怎么度过?《礼记、曲礼》上有这样一段描述: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正,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师曰耄,百年曰期,颐。这是古代男子的一生,是追求成功的一生。 到底怎么样才能获得成功呢?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与处世能力。人生要追求成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曹雪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洪应明《菜根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处世智慧。 什么是中?什么是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礼记.中庸》。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表达,没有发出来就是中,假如老师讲的很精彩,你们鼓掌,这叫发而皆中节。 “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朱熹 “中只是个恰好道理”。《朱子语类》 “和如和羹,同如济水”。《上神宗书》苏轼 美是多种材料的统一,同恰恰是同一的事物汇合成的。和是差异性的美,是协调性的美。 如何做到中和呢? 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时中。君子而时中。 “时中者,有所不中,而归于中”。《苏轼文集》。中也是达到适度、协调的一个过程,时中是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 那么怎样达到和呢? 古人认为主要靠礼,就是以礼制中和。“礼乎礼,夫礼所以制中也”。《礼记》礼最重要的是规范大家的行为,使你的每一个行为都能达到恰到好处。“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按照中和的智慧来做的表现: 古人要追求最高的中和境界应该是天下万物之中和。 《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与地各得其位,世间的万物都得以生长发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对领导者、管理者来说,他们还追求政治秩序的中和和和谐。司马迁《史记》中有一句话:“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什么是和呢?对统治者来说,应该是五伦,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五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妇朋友,各得其位,自然和”。《朱子语类》 按照中和智慧来做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中和提供的这些智慧,不同的人士实践的原则是不同的。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解决和与同的关系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各种事物交相运作,才能够生万物,比如说,阴阳和,生万物,男女和,才有后代,乾坤和,才能生万物,同则不继,比如说要繁衍后代光有男的或女的行不行呢?不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要把握进取和不为的关系、分寸,实际就是把握激进与保守这两个关系。“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 和可以但不能同流合污,也就是说反对和而流,应该和而不流。“君子之和,和于义”。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警世通言》冯梦龙,一定要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温不火。 “才不可露尽,财不可散尽,力不可耗尽”。要留有余地。 孔子践行中和的典范“温良恭俭让”五德。孔子实践中和强调要尊“五美”。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给予恩惠但不能太过破费,你使用民力,不要引起民怨;一定要把握好欲望的分寸,不能太过分了,比如说,贪得无厌,处之泰然,不要盛气凌人,某种领导看上去就盛气凌人,不是靠悍猛建立起来的威严) 第二讲:宽恕 古人关于宽恕的处世智慧,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性。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小窗幽记》(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 “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呻吟语》 如何理解宽和恕 宽: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就是顺,顺着大地的品行,厚厚的大地承载天地万物,用厚厚的身体来承载世间的万物,要遵循大地包容万物的品行。 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天宇无私地覆罩万物,大地无私地承载万物, 日月无私地照耀万物,遵奉这三种无私精神来勤劳劝勉天下,这就叫做三无私”. “小人恩过辄忘,“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施恩要先淡后浓,施威要先严后宽。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 “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愈明。” “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佛家讲的因果报应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5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