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市主城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说明书
徐州市主城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徐州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6o22~118o40,北纬33o43~34o58之间。东西长约210km,南北宽约140km,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徐州,东临黄海,西襟中原,北扼齐鲁,南屏江淮,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连接东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优势;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多条国道、省道在此汇合,空中数十条航线贯通各地,地下输油管道穿城而过,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联系东西、南北经济的战略要地。 二、自然状况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入冬回暖早,冬寒干燥,夏热多雨,常有春旱秋涝。年平均降水量853.1毫米。雨量多集中于6~8月份。年平均气温14o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3.3oC,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2.6oC,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年平均日照2445.3小时,无霜期216天,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因受故黄河、不老河、柳集活动性断裂带的影响,其断裂带内的地震危害要大于其余地区。 三、行政区划分 徐州现辖丰、沛、铜山、睢宁4县,邳州、新沂2个县级市,云龙、鼓楼、泉山、九里、贾汪5区。 四、地形地貌 徐州市区地形四面环山,中间低洼,形成了市区盆地地形。地貌属低山丘陵剥蚀区,介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与淮河平原之间。地形由平原和山丘岗地两部分组成,以平原为主,丘陵次之,地势大致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系黄河、淮河的支流长期合力冲积所成。丘陵岗地为鲁中南低山丘陵向南延续部分,山体多呈北东向展布,山峰标高多为60-200m,相对高差40-150m,具有东坡陡(坡角20-30度)、西坡缓(坡角5-10度)的特点。组成山体岩石多碳酸盐岩类,岩石裸露,植被稀疏,岩溶裂隙较发育。山丘之间分布着一系列盆地和谷地,其间堆积层厚5~3 0m第四系松散层。沿丘陵边缘分布有微倾斜的环状坡积裙,标高为40~60m,坡角3~5度,局部大于10,并发育小型冲沟。 由河湖冲积形成的平原面积约占70%,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斜,坡降0.1%o,地面标高3O~50m。高亢的故黄河高滩绵亘其中,形成地表分水岭,坡角较陡。 市区水系比较复杂,分属三个汇水区:故黄河汇水区、沂沭泗汇水区、奎睢河汇水区。 第二节 社会经济 一、经济概况 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16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612.0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431.95亿元,增长17.9%。人均GDP13697元,增长14.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去年的15.4∶49.6∶35.0,调整为13.9∶50.5∶35.6。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徐州市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城市。 2.城市职能 (1)、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的建设要协调和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国家重要交通设施的关系,保障交通枢纽顺畅运行,还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并依托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建设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一体的物流网络,形成区域物流中心;提高商业设施水平,培育金融市场,发展区域性商务商贸中心。 (2)、徐州是区域中心城市和徐州都市圈的特大核心城市。徐州的建设应落实徐州都市圈规划“培育、发展、协调”的发展战略,着重提升徐州作为区域制造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功能;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壮大工程机械、食品加工、电力、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为区域服务的信息服务和扩散中心;建设区域性大型公共设施,强化面向区域的文化科教、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 (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城市历史文化的精华,突出徐州两汉文化和军事文化。同时应充分发挥旅游集散功能,挖掘文化旅游潜力,逐步将徐州建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中心城市。 3.城市人口规模 (1)、市区2020年总人口389万,其中城镇人口300万; (2)、主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为168万,其中铜山新区12万人;2020年为220万,其中铜山新区20万人。 4.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2010年为163.2平方公里,人均97.1平方米; (2)、2020年为231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 5.城市战略地位 徐州市是苏北第一大城市,位于陇海、经沪两大铁路干线交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