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中乙醇汽油溶解组分运移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Transport and biodegradation of ethanol blended mono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groundwater.pdfVIP

地下水中乙醇汽油溶解组分运移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Transport and biodegradation of ethanol blended mono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groundwater.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下水中乙醇汽油溶解组分运移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Transport and biodegradation of ethanol blended mono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groundwater

水 利 学 报 SHUILI 2009年7月 XUEBAO 第40卷第7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09)07-0878—07 地下水中乙醇汽油溶解组分运移与生物降解的研究 蒋亚萍,陈余道,朱义年,蓝俊康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_12程、保护与评价重点试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为了解乙醇混合汽油主要溶解组分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开展了含水砂槽多孔介质的投注试验,投注物是含有 溴化物、乙醇和汽油的混合溶液。试验结果表明:水动力弥散和混合电子受体条件下的土著微生物降解是乙醇和 单环芳香烃(BTEX)自然衰减的主要过程。乙醇迁移没有滞后性(阻滞系数为1.0),在生物作用参与下随迁移距离 增加而逐渐消失;但乙醇对生化氧量的高需求延迟了甲苯和乙苯的生物降解。苯与甲苯的阻滞系数为1.18,乙苯 和二甲苯的阻滞系数为1.28;苯的晕体延伸最长,持续时间最长。基于守恒示踪剂溴离子的浓度校正,乙醇与 BTEX的一级降解速率存在明显的大小顺序,即乙醇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与它们的迁移晕 体长度大小顺序(即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甲苯/乙醇)具有相反的对应关系。这表明改善乙醇生物 降解条件和加速其生物降解速率,是BTEX污染修复的一个有效策略。 关键词:乙醇混合汽油;单环芳香烃(BTEX);水动力弥散;生物降解;多孔介质;地下水;砂槽试验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地下燃油储藏罐有时会发生泄漏,从而影响周边环境,因此地下水受燃油污染的问题已是国内外普 遍关注的环境问题¨。2]。在没有工程修复措施促进的情况下,自然界普遍存在着土著微生物降解该类 污染物的作用(如自然衰减,NaturalAttenuation);北美地区现已利用这种作用作为一个优先考虑的含水 层修复技术,并取得了不少经验∞1。但是,随着乙醇燃油的推广使用,乙醇将成为污染地下水的新污染 物。由于乙醇的存在能够抑制燃油有毒组分芳香烃苯、甲苯、乙苯与二甲苯同分异构体(Benzene, tolUene,ethylbenzene,xylene 此也会影响到已有修复经验的推广。 针对地下水中乙醇与BTEX混合物的自然衰减监测研究,国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很少,我国在该领域 的研究亦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利用试验室含水砂槽,开展了乙醇混合汽油的泄漏试验,其目的是通过 自然衰减监测,更好地了解乙醇与BTEX的迁移与归宿,为实验室研究结果外推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砂槽模型该实验室含水砂槽内部尺寸为5.52m×3.04m×1.30m,砖混结构,采取了防渗措施。 砂槽由3部分组成(如图1):中间部分为多孔介质层,长5.22m;两端是不含介质的窄型水槽,宽为 0.15m,为定水头边界。中间部分与两端水槽之间分别用3层32目的不锈钢网分隔。 槽内垂直安装了不同内径的聚氯乙稀(PVC)管;10根内径6cm的水位监测或抽注水管,兼供电极测 收稿日期:2008.O“11 验室主任基金(桂科Z005) 作者简介:蒋亚萍(1965一),女.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学研究。Email:jyp@glite.edu.cIl ·-——878-——— 万方数据 (a)取样监测点分布与流向、等水位线(水位单位:m) 0.0 05 1O 1,fi 20 25 3 0 35 ^D ‘6 50 55 (b)沿C列的音4面图 回2臣D,国·画5魁8固7口]8回口圃 1一水位监测孔(w).2一分层取样点(A—E列),3一流向,4一砂料,5一黏土,6一水位,7一水槽.8一污染晕,9一投注孔 图l实验室砂槽平面图与剖面图(单位:m) 离砂槽底部高45cm。 砂槽中间部分的介质来自桂林漓江冲积成的浅层含水层,粒径为0.125—0.63mm,堆积厚度0.90 rn,有机碳含量(.允)平均为0.0038,是所研究的含水介质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