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王德明).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矿井通风与安全(王德明).pdf

矿井通风与安全 主编 王德明 中国矿业大学 2005 年 12 月 前 言 前 言 采矿工业是我国的基础工业,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煤 炭是我国一次能源的主体。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其产量占煤炭总产 量的 97% 。而地下作业首先面临的是通风问题,在矿井生产工程中,必须源源 不断地将地面新鲜空气输送到井下各个作业地点,以供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 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 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煤矿的地下开采又面临最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瓦斯、 火、矿尘、水、冒顶是煤矿普遍存在的五大自然灾害,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 断延伸,高温也成为煤矿又一严重的自然灾害。《矿井通风与安全》是人们在与 矿井自然灾害作斗争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总结规律、建立理论、 完善措施而逐渐形成和诞生的一门学科,它是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矿业安全 工程方向)等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 矿井通风与安全经历过较长的发展过程。早在 1640 年,人们开始利用自然 通风进行矿井通风;为了加大通风压力,1650 年在回风路线上设火炉以利用热 风压通风;1849 年,开始采用蒸汽离心式通风机;1898 年电力轴流式通风机开 始投入使用。在煤炭自然发火的研究方面,在 1862 年就发表了有关煤自燃起因 的论文。在瓦斯监测方面,1813 年开始采用安全油灯以检查氧气、瓦斯和二氧 化碳的浓度。上世纪 40 年代以来各种气体的检测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已能实现对井下风流环境中各参数(瓦斯、一氧化碳、风 速、压力、温度等)进行监测,80 年代以后,煤矿通风安全的科学技术得到了 快速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矿井通风与安全方面的科学与技术,已 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本书是根据煤矿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矿井通风与安全》 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分为十四章。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基础 理论与技术,分析讨论了煤矿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教材中注意 反映国内外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方面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科技成果及其发展动向。本书的特 点是内容精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基础,阐述问题注意深入浅出,要点用黑 体字编排,有较多的例题,各章附有相当数量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 本书由王德明教授担任主编。第一、二章由王德明与王凯教授合编,第四、 五章由左树勋高工编写,第三、七章由周福宝副教授编写,第六章由王德明教 授和周福宝副教授合编,第八章由杨胜强教授编写,第九章由秦波涛博士、戴 广龙教授(安徽理工大学)编写,第十三章由张壮路高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1 - 前 言 西安分院)编写,第十四章由王立兵高工(大同矿业集团救护大队)与秦波涛 博士合编,第十、十一、十二章由王德明教授编写,最后王德明教授对全书进 行了总审定稿。本书在资料整理、图表绘制、计算机录入与排版、校对等方面 得到了研究生任万兴、陈建华、仲晓星、刘桂智、郭小云、奚志林、张玉涛的 大力帮助,他们为完成此书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本书 编写中,组织了方裕璋等教授对编写大纲进行了审核;书稿完成后,又特邀了 周心权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核。在本书完成之际,作者对煤炭工业协会有关领 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周心权教授在百忙工作中,抽出宝贵时间对全 书进行了认真审核,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他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使 作者非常感动,作者特向他表示诚挚的感谢!本书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解京选社长、马跃龙编辑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作者在此一 并致谢。 编者 2005 年 12 月于徐州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