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离心泵5-离心泵的主要零部件
1. 吸入室的三种形式。 1. 导叶的作用与蜗壳基本相同 2. 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流道式导叶和径向导叶两种形式。 1. 正向导叶,AB段:收集段;BC段:扩散段,转能扩压; 2. 反向导叶:作用是把液体引入下一级,同时消除预旋。 3.与蜗壳相比,导叶式具有外形尺寸小,通用性好、制造加工方便等优点。但性能曲线陡,平均效率低。 1.轴封装置尽管在机泵中所占位置很小,但却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部件,是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零部件。 2.常用型式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其中机械密封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我们本节所重点介绍的内容。 1. 离心泵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叶轮两侧液体压力分布不均匀,以及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反力,会产生一个与轴线平行的轴向力。 2. 轴向力问题是离心泵应用中所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泵转子就会和机壳等静止部件相碰撞,酿成事故。。 1. 精确计算轴向力比较困难,一般以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2.由于A1大、A2很小,所以总的轴向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叶轮入口。 1. 由于轴向力相当大,必须采取措施将其平衡。 1. 双吸叶轮:两侧完全对称,可以认为完全平衡。 2. 开平蘅孔:在轮盘上相对于入口处开几个平衡孔,使得轮盘前后贯通,同时在轮盘后侧与入口直径相同的位置,与泵壳之间增设口环,这样可使得吸入口处轮盘两侧液体压力基本平衡。 这种措施结构简单,但增加了内泄漏降低了容积效率;同时轮盘后侧液体在通过平衡孔返回叶轮入口的过程中,会扰乱入口流线,增加了水力损失。 3. 平衡管:与平衡孔原理一样,区别在于是泵外连管;对入口液流无影响,效率相对较高。 4. 平衡叶片:轮盘背面增设径向筋片,叶轮旋转时,筋片推动液体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轮盘背面中心部分液体压力下降。从而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1. 多级泵轴向力的平衡主要采用叶轮对称布置或采用专门的平衡轴向力装置。 1.在多级泵末级叶轮后面装一圆柱形平衡鼓(又称卸荷盘) 2.平衡鼓结构长度、间隙一定时,所能平衡掉的轴向力也就确定了。当泵的工作点发生变动时,轴向力平衡不充分,会出现残余轴向力,因而还需止推轴承来承受残余轴向力。 1.在多级泵中,为适应轴向力的变化,自动调整轴向力的平衡,常常采用翕动平衡盘装置。采用自动平衡盘,可以自动平衡全部轴向力。 * * * 一、叶轮 二、吸入室、蜗壳、导叶 三、轴封装置 四、轴向力及其平衡 第五节 离心泵的主要零部件 ⑵ 叶轮所组成的级具有较高效率,且良好工作区较宽; 叶轮是叶片式流体机械中对流体传递能量的唯一部件。 对离心叶轮的基本要求: ⑴ 单级叶轮能够使流体获得最大的理论能头或压力增值; ⑶ 抗汽蚀性能好,性能曲线形状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一、 叶轮 水力效率低 水力效率较低 制造复杂 缺 点 浆状粘稠介质 含杂质介质 高扬程泵 洁净介质 适 用 范 围 无堵塞 制造简单 抗堵塞能力强 制造简单 水力效率高 优 点 无轮盘、盖板 流道完全敞开 有轮盘,无盖板 流道半封闭 有轮盖和轮盘 叶道截面封闭 结 构 开式 半开式 闭式 型式 一、叶轮 1、叶轮的结构型式 图1-81 离心泵叶轮型式 一、叶轮 2、 叶轮的主要结构参数 ⑴ 叶片型式 ⑵ 叶片数目:6~12片 (a)后弯型叶片 (b)径向叶片 (b)前弯型叶片 一、叶轮 ⑶ 叶片进、出口安装角 一、叶轮 2、 叶轮的主要结构参数 ⑶ 叶片进、出口安装角 图1-11 叶片进出口三角形 Δβ= β1A -β1 C1→β1→β1A Δβ=3~10° β1A=18~25° β2A=16~40° 一、叶轮 β2A ↑→ρR∞↓→液体所获静压能头中比例↓不希望! ? β2A↓→ρR∞↑→ 液体所获静压能头中比例↑但HT∞↓! 1、 吸入室 作用:将吸入管中的液体以最小的损失均匀地引入叶轮。 型式: ⑴ 锥 形:用于小型单级悬臂泵,制造方便,起集流和加速作用, 流速均匀,损失较小。 ⑶ 环 形:结构简单,轴向尺寸短,但液流进入叶轮前有冲击漩涡损失, 液流速度分布不均匀;常用于多级分段泵。 ⑵ 螺旋形:目前我国悬臂式离心油泵和中开式多级蜗壳泵多采用 这种吸入室。 流动情况好,速度分布均匀,但液流进入叶轮前有预旋,使泵扬程有所下降。 二、泵过流部分的固定元件 二、泵过流部分的固定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