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及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doc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及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及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斑点叉尾鮰的养殖生物学及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 艾春香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Rafinesque)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为淡水温水性鱼类.其天然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后来被广泛地引种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现已成为了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和游钓的对象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饲料易解决易加工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鮰4.5kg的亲鱼可产卵约30000粒。在水温23-25℃,孵化时间约6-7d,刚孵化的仔鱼体长约10mm。 2 营养需求 2.1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维持斑点叉尾鮰新陈代谢、正常生长发育的结构物质和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作为酶、激素、抗体等的组分参与机体的生理调节功能。斑点叉尾鮰对蛋白质的需要主要由蛋白质的品质决定,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鱼体大小、水温、池塘中天然食物的多少、养殖密度、日投饲量、饲料中非蛋白能量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当养殖密度较低时,测得其蛋白质需要量为25%-30%,而当密度较高时,则从32%增加到45%,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提高.在实验室环境中测得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25%-36%. Page等(1973)研究表明,在饱食投喂的情况下,114g重或更大的斑点叉尾鮰,其饲料中的蛋白质适宜含量为25%,而在投饲量受到限制时,更高的蛋白质水平有利于其生长.Garling等(1976)研究发现,给小鱼(体重7g)投喂粗蛋白为36%、能量为1427.7kJ/100g(饲料)的饲料时,获得最佳生长,但投喂粗蛋白为24%、能量为1151.4kJ/100g(饲料)的饲料时,获得最大蛋白沉积.Gatlin等(1986)报道,维持斑点叉尾鱼回幼鱼体重和获得最大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1.00-1.32g蛋白/kg(体重)/d和8.75g蛋白/kg(体重)/d,表明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时,含29%粗蛋白的饲料可满足其需求. 唐义武(1994)认为,适用于饲养体重20-100g,全长13-23cm阶段斑点叉尾鮰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 34-36%;蔡焰值(1997)提出,斑点叉尾鮰最适蛋白质水平为25-45%;邢克智等(1999)采用以植物性原料为主配制的饲料投喂体重为44g斑点叉尾鮰50d,得出蛋白水平为30%是适宜的;程光平等(1999)采用豆粕为主要蛋白源,探索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对网箱培育斑点叉尾鮰鱼种的饲养效果,以期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结果表明, 蛋白水平为31.5%的饲料在网箱饲养斑点叉尾鮰鱼种中,既能较大幅度提高生长率,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Robinson和Li(1999)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8-32%就能满足斑点叉尾鮰生长发育和健康的生理需求. Gibson等(2001)研究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2-37%能满足斑点叉尾鮰的营养生理需要. Li等(2003a)研究表明,池塘养殖从鱼钟阶段培育到商品鱼阶段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8%就能很好地满足其健康生长发育、存活和良好的产品品质。 Li等(2003b)研究了饲料中总蛋白和动物性蛋白源及其比值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和饲料效率以及抗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32%,36%,蛋白源为6%鲱鱼粉和6%的肉骨粉或血粉的各试验组在饲料消耗,鱼体增重,饲料效率,存活率以及抗Edwardsiella ictaluri感染力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蛋白质含量为32%,蛋白源为纯植物性蛋白组鱼的增重与饲料效率与加12%鲱鱼粉为蛋白源组相似,其增重高于6%肉骨粉或血粉组.饲料中蛋白质为28-36%,蛋白源为各动物性蛋白源或蛋白质含量为32%,蛋白源为全植物性蛋白均能满足鱼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需要. Yan等(2003)研究了斑点叉尾鮰全植物性蛋白源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对其饲料蛋白、植酸磷和其它矿物元素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 添加植酸酶1000-8000 U/kg饲料能改善蛋白质、植酸磷、Ca, P, Mg, Mn和Zn的利用,提高饲料效率,减少氮和磷的排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Dupree等(1970)指出,该斑点叉尾鮰同其它鱼类一样,需要精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等10种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饲料蛋白质中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3、1.5、2.6、3.5、5.1(5.0)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