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研修团队自组织合作
一个研修团队自组织合作 参加李秀伟工作室以来,一直在认真学做课堂教学研究。2011年开始采用新的研修模式,突破了普通教研活动在人数、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它的研究主体是一个因共同研究主题而自发组成的团队。这个团队不受学科、地域的限制,研究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锤炼思想、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组建团队
在研修新思想的指导下,考虑到学科及教师教学的特点,我与三位语文教师、业务校长关洪钢、奎文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刘磊、区科研中心特级教师于宏等专家,组成一个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团队成员有来自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也有常年从事教学研究指导的研究人员,这样既有实践基础,更有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这个团队认真实践,利用各种机会,多次进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研究的课例打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理清了研修的基本流程,提高了对研修的认识。研修不仅仅磨出了一节一节的好课,更主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磨课中得到落实与提升。一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的同时,也逐渐总结提炼出科学设计和实施初中语文课程的有效策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新的研修方式讲究的是团队合作精神,造就的不是一个人的进步,而是整个团队的共同提高与进步。仅2011年,我在潍坊市首届课堂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丁茜老师获奎文区优质课二等奖,王宗芹老师在奎文区“双整谐动”展示课中获得二等奖,于宏老师的省级课题顺利结题。下面以《云南的歌会》为例,说一下团队是如何开展合作研究的。
二、选择主题
参加潍坊市首届课堂大赛抽到课题《云南的歌会》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备课过程。首先明确研究的主题。为了能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准备的课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必须找到一个创新点。而这个创新点就是研究的主题。
最初依照以前的习惯思维,我们把“品味文章语言”作为创新点。但在讨论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品味语言确实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了语文的味道。但是课堂内容显得有点单薄,有点零散,缺少一个支撑的框架,缺少系统性和内在的逻辑性,文章没有读深读透,没有把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挖掘出来。经过团队成员的碰撞研讨之后,最终一致决定把讲课的创新点放在文章内涵的挖掘上。于是这次研修的主题就确定为“在文本解读中如何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三次研修的思想蜕变
明确研修主题之后,在不同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团队进行了三次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授课。为了保证授课效果,本人一直作为执教教师,团队的其他成员都是在课前进行详细的分工,带着不同观课视角走进课堂,跟进听课。授课结束后,每位成员都根据自己的观课结果,从自己的视角进行科学评课,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每次设计都是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每次教学设计的改动,都体现着整个团队的智慧,彰显着团队成员教学思想的不断蜕变与成熟。
(一)第一次研修
1.设计指导思想
(1)内涵定位。《云南的歌会》一文,编者把它放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主要是介绍各种民俗风情。对于文章的主题内涵的挖掘,考虑到编者的设计意图和单元的主题的需要,研修团队把文章的内涵定位在“让学生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之上。基于此种思想,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教学设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了整体感知、段落研读、语言评析等环节。课堂的主问题设计了“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歌会形式?各有什么特点?”,以此引导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通过分析三种歌会的特点,全面地了解云南歌会,从而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
基于以上的思考,设计了第一个教案,并完成了第一次授课。
2.研讨结果概述
在评课的过程中,团队的几位语文教师提出了“继续挖掘文本内涵”的建议。经过研讨,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沈从文的散文既朴实、清新、自然,又意蕴深厚,可以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方面,进一步研究文章的内涵。
(二)第二次研修
1.设计指导思想
(1)广泛搜寻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第一次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又利用网络,搜寻了很多成功的教学设计,认真学习研究。同时,奎文区科研中心于宏老师指导从课程的高度来解读文本,让设计思路顿时开阔起来。
(2)从写作意图的视角定位内涵。在认真阅读《云南的跑马节》以及当时作者一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文章有了新的解读:作者写《云南的歌会》,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云南的民俗风情;另一方面,在字里行间,更渗透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一种渴望,对云南人生命的活力的赞美。
基于以上的思考,研修团队重新定位了文章内涵:歌颂云南人原始的生命活力。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的教学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Abis系统在网络优化中应用价值.doc
- ADCP在桂江流域水文中应用.doc
- AD型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在济宁警韵之家居住工程中应用.doc
- Ag掺杂ZnO纳米微球制备和其气敏性能探究.doc
- AH plus糊剂结合RTD纤维桩用于外伤前牙即刻修复体会.doc
- AIDA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践探索.doc
- Analysis of the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doc
- Anthony Vaccarello舒适和性感可以并存.doc
- AP1000机械模块设计改进探究.doc
- AP1000核电站多样化驱动系统工厂通道测试浅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