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王新春 摘要:诞生于今天江西大地的吴澄,是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他在易学的象数之学方面整合汉宋而创辟己见,而在义理之学方面则以全新理学视野解读《周易》经传,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其基本内容是:天道为人道的终极价值根据,人宜推天道以明人事,法天道以开人文;天道性命相贯通,由理气所造化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关键词:理学;易学;天人之学;天理;人欲;天地境界 引 言 吴澄(1249-1333)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理宗淳祐九年,卒于元顺帝元统元年,年85。一生亲历两个人文积淀程度判若云泥的王朝,为光显于元代的著名理学家、经学家和易学家,与自金入元的许衡(1209-1281)齐名而有“南吴北许”之称。于桑梓,所居有草屋数间,志同道合之学友程钜夫题曰“草庐”,学者遂称之为“草庐先生”。 草庐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五经》的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诠释与创造性转化。作为朱门后学并吸纳过象山心学的他(第3033-3062页)(卷九十二《草庐学案》)[1],终其一生皆在以透显着鲜明而独特的生命与文化的哲学诠释学(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of life and culture)底蕴的理学的视野,孜孜究心于《五经》之学,于三《易》(《连山》、《归藏》、《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以及《左氏》、《公羊》、《谷梁》三传)、《礼》(包括《仪礼》、《周官》、《小戴礼记》以及《大戴礼记》),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晚年结晶为煌煌数部巨著,总称《五经纂言》,从而赋予《五经》以崭新的吴氏理学新意,构建起一个特色鲜明的《五经》学体系,堪称“《五经》吴氏学”,创造了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奇迹,着实令人钦敬!与“禀颖敏之资,用辛苦之力”(第1505页)(卷四十八《晦翁学案上》黄百家语)[1]而毕生矻矻萃心于《四书》之学的理学巨擘朱子,一先一后,相映成趣。此前,儒学业已完成了由以《五经》为学术资源的汉唐经学向以《四书》为核心原典的宋后理学的重大转换,实现了由突显治国平天下与人文化成的优先性的“周孔之教”向强调提升个体生命境界、成就圣贤人格、通体豁醒人人自足之人文生命理性意识、挺立其生命之主体性和人生自信力的第一位的绝对优先性的“孔孟之道”的实质更替。际此历史转换与更替之完成,草庐所创奇迹,就使得《五经》之学因之再次全方位地焕发了学术生命力,其意义自是不言而喻的。以故黄百家赞叹:“考朱子门人多习成说,深通经术者甚少,草庐《五经纂言》,有功经术,接武建阳(谓朱子),非北溪(陈淳)诸人可及也。”(第3037页)(卷九十二《草庐学案》)[1]所言信乎不虚!当然,《五经》吴氏学,与包括朱子在内的其他相关理学家的《四书》之学一样,已通体浸润在以天道性命相贯通为鲜明特色的心性之学的氛围之中,令《五经》一如《四书》,成了名副其实的心性之学以及以此为根基的全新儒学文化价值系统的文本载体,故而与汉唐之儒理解视野下的《五经》之学,已有了鲜明的差异。 在诸部《纂言》中,《易纂言》以及与之相辅而行的《易纂言外翼》最为重要,草庐以之实现了对《易》的创造性诠释与转化,开显出《周易》吴氏学-一种理学视野下的独特易学天人之学。 一、对《易》之象数学内涵的梳理与诠释 草庐心目中的的易学天人之学,是从重新梳理与诠释《易》之象数学内涵的角度切入而建构起来的。众所周知,《周易》古经由两套系统构成,一即由六十四卦的卦爻画所组成的符号系统,一即由各卦的卦爻辞所组成的文字系统。两套系统间,以其互诠互显的密切关系,结为一体,成为古经有机架构与体系的一体之两面。在撰写《易纂言》及《易纂言外翼》的过程中,草庐即将绝大部分的心力用在了对《易》之象数学内涵的梳理与诠释方面,在整合汉宋相关识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他在此领域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除原创性不甚大、篇幅所限本文暂不予涉及的图书之学视域下的画卦之源说、取象义例说与经卦纬卦说之外,归纳起来,则集中体现于如下数端: (一)重卦说 草庐之重卦说,源自其所准依的北宋邵雍的伏羲先天《易》说。 邵雍先天《易》说中的所谓伏羲先天八卦与六十四卦,乃透过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