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全文.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医,医学,医疗

第 01 讲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这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二十一世纪中医药网络教育中心组织的, 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示 范教学,推荐我来讲授《伤寒论》。虽然我学习、 研究、讲授《伤寒论》有30 多年的历 史,但是面对录音、录像这样一个 现场,我还是感到心里有压力。前天中午和几位朋友 在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位朋友是电影导演,而且还是一个很有名的电影导演,他拍了许多 电影,然后我们就说他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可是他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就问 他,为什么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他说,我拍每一部电影都要精心地选择剧本,精 心地选择演员,精心地编导,认真地拍摄,认真地剪辑,认真地配音。那么当电影完成以 后,我重新再看再放映的时候,发现每一部电影都留下了许多许多的遗憾,所以他说电影 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由此我就联想到我们写书、我们讲课。我们在写书的过程 中,对每一部书,我们都是精心地构思,细心地写作,认真地校对。最后书出版了,再拿 回来一看,哎呀,这个地方为什么是这么写?这个地方文字还应当可以再精炼。所以每一 部著作都是一个遗憾的创作。我们讲课也是这样,我们常常精心地备课,上课的时候认真 地讲授,和同学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进行学术的沟通。我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录音,也 有少数同学录像。下课以后,我听听他们的录音,我看看他们的录像,我说,哎呀,这个 地方我怎么居然发生了口误,哎呀,这个地方我还可以再增加一些鉴别、比较的地方,那 么这个地方呢,我还应当再更深一步地分析……,每一节课也都留下了遗憾。所以我常常 说,我们上课,恐怕每一节课都是一种遗憾的讲演。所以现在面对录音、录像,我在进行 《伤寒论》的教学时,当然会有压力,更何况我们全国范围内,研究《伤寒论》的,在 《伤寒论》的教学和研究,以及临床上有精深造诣的,可以说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因此,我在这里讲课,如果说就是随随便便的一堂课,讲过去就讲过去了。可是现在我 们要录像,我们要制成光盘,要请全国的同行专家评头品足,我当然会有压力,当然会有 紧张。不过既然已经把我推到了这个位置,我就认真地讲授,也是把我的学习向各位同 行,向每一位同学作汇报。 大概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医学界召开过一次学术会议。这一次医学界的学术会议重点讨论 的议题是“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哪一个更先进,哪一个更优化”。所 谓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就是同一个病用同一种治疗方法,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不 管是男女老幼,都用规范的统一的治疗方案,这就叫群体化的治疗方案。像1999年末,有 一次流感流行,我们的医院就根据这次流感流行的主要临床特征,搞了一个协定处方,用 大的煎药设备,煮出大量的汤药来,每一个流感的病人都用同样的汤药来治疗。当然,大 多数病人吃完这个汤药以后,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就叫群体化的治疗方案。什么叫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呢?就是针对每一个病人感受邪气以后,他的具体反应状况,也包括他的身体 素质,制定上一个非常符合这个病人具体情况的这样的一个治疗方案,就叫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我还举那一年的流感的例子,有的人吃了我们群体化治疗方案的药疗效不好,没有 退烧,我们就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或者辨为风寒,或者辨为风热,或者辨为夹湿,或者辨 兼有阴虚,然后我们用辨证论治的手段开一个符合他本人证候表现的这种方剂,基本上用 上一付药,烧就退了,这就叫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二十世纪末这次医学界交流讨论会 上,大家一致认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仍然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应当是最先进的选 择。然后大家就讨论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是哪一位医生创立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呢?他的代 表著作是什么呢?大家一致认为创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医家是中国的张仲景。他的代表作 就是流传到我们今天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以这次我给大家讲授《伤寒论》, 应当是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代表。而创立这种方案的著名医家张仲景,这是我首先要介绍的 问题。《伤寒论》的作者,严格地说,张仲景他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在流传过程中不得已被分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部著作,所以我们这里讲 的作者张仲景实际上指的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机是他的名,仲景是他的字,他的 生活年代大约在公元150年到219 年。由于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都没有 给张仲景做传, 我们能够大体了解他的史料的,像王叔和的《脉经》,像王叔和整理的 《伤寒论》,象晋朝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序》,象宋代《太平御览》所引的《何颙别传 》。那么一直到了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在校勘刻印《伤寒论》的时候,所写的《伤寒论 序》,虽然到了明代的李濂的

文档评论(0)

10931015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113434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