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体化护理管理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影响效果评价
个体化护理管理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影响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建立健康行为,延缓0级糖尿病足的进展,降低截肢率。方法 通过个体化指导、电话回访、护理门诊随访等方式进行实施,采用多种测评工具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全方位的护理治疗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顺从性,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结论 个体化护理管理对0级糖尿病足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降低截肢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管理;0级糖尿病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足发生率占住院糖尿病患者的12.4%[1],截肢率为7.3%[2],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发生及截肢率。0级糖尿病足的特点: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皮肤颜色发绀或苍白,肢端发凉、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足趾或足的畸形等。故针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特点,在糖尿病足防治过程中,应用个体化护理管理,对缓解病情进展及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0级糖尿病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本研究80例患者,男39 例,女41例;年龄28~83(34±0.51)岁;病程1~48年。本研究80例患者, 其中男39例, 女41例。 年龄31~86岁,平均(64.4±12.1)岁;平均病程(9.1±6.8)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13.8%),初中26例(32.5%),高中27例(33.8%),大专8例(10.0%),本科及以上8例(10.0%)。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代谢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诊断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agner分级法处于0级糖尿病足伴肢体麻木、发凉、肌电图证实有神经病变者。排除标准:排除足部出现溃疡者;排除有其它脏器严重并发症(心功能衰竭,急性脑血管病等);不能配合及拒绝参与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即留取标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蛋白尿浓度等生化指标。对照组实行中西医结合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内服中药及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指导等。试验组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与护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足部预防护理指导和中医护理,包括中药足浴、中药贴敷、穴位按摩等。①通过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调查表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需求;通过糖尿病足评估表,评估足部情况,确定护理问题,通过循证方法查询文献,根据结果分析患者知识、行为的薄弱点,实施个体化护理管理。②全面规划,根据评估获得的资料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出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处方,发放给患者。③随访9个月,出院后每2w进行1次电话回访。每1~3个月进行1次护理门诊随访,通过糖尿病足评估表全面评估患者足部情况。④建立管理档案,每位入选的患者建立个体化护理管理档案。
1.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肢体末梢循环畅通,肢端血流图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皮肤颜色明显改善,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及肢端血流图均改善。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病情继续恶化。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
0级糖尿病足症状疗效 试验组有效3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3.3.5情志护理:糖尿病患者多会对疾病预后、经济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素问”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失调,损伤脏腑,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护理人员应关心、理解、包容患者,耐心倾听患者需求,并适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利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规律及七情致病的理论,调节患者情志,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解释不良情绪因素对其身心的影响,避免情志过激,保持一种精神内守的状态,脏腑的阴阳气血和顺。对性情急躁者,可以通过下棋、赏花等怡情养性,保持心情愉悦,以利于血糖稳定。对性情忧郁、情绪不稳定者,教育他们多与好友及同事交谈沟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坦然对待不顺心之事,调节不稳定情绪,平时可听一些激扬、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等。
3.6中药足浴:根据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