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文注和译文辨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选读》文注和译文辨正

《〈史记〉选读》文注和译文辨正   《太史公自序》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课本译文为“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做了太史令”。这作为解释可以,但作为译文欠妥,因为本文是司马迁的自序,而非他人所作,所以翻译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这句话可译为:“先父去世后三年,我做了太史令。” 《夏本纪》 “乃殛鲧于羽山”的“殛”,文注和课本译文都当“流放,放逐”理解的,而几乎所有古汉语字典都解释为“诛杀”,基本也都以这句为例。 “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课本译文为:“他的声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体就是标注的尺度,他的教令几经权衡方才发布。”前两分句译得不好,字典上“律”有“法律,法令,规则,准则”义,“度”也有“制度,法度”义,“声”有“言语”义,“身”有引申义“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所以这两小句可译为:“他的言语就是准则,他的行为就是规范。” “九山刊旅”文注为:“九州之山已经砍削树木作为标志,可以通行了。刊,砍削。旅,治理。”课本译文为:“九州之山都经过刊木表识成为通途了。”句意都对,只是把“旅”解释为“治理”有些费思量。“旅”字典上无“治理”义,但有“旅行”义。据此,这里“旅”可解释为“行,通行”。 《高祖本纪》 “息女”文注为“亲生女儿。息,生”,“息”固然有“生长,增长,繁殖”义,但也有“子女”义,为何不可就当“子女”解释? “啖以利”的“啖”文注解释为“利诱”。“啖”确有“引诱,利诱”义,但这里“啖”带了一个后置状语“以利”,所以应直接解释为“引诱”。 “因以文谕项羽”的“文”文注为“文理,道理”,这里可解释得更明确,释为“文辞,文饰之语,漂亮话”。 “日夜?而望归”的“?”文注读qǐ,苏教版必修一和人教版必修三《劝学》都注为qì,《现代汉语字典》读qì,商务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3版以前都读qì,第4版读qǐ,人民日报出版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古汉语字典都读qǐ,长春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qì(又qǐ),岳麓书社《史记》(韩兆琦编)注qí。这样的注音能不能统一一下? 《李将军列传》 “军亡导”文注解释为“军中向导逃亡”。如果这样翻译,原文应是 “军导亡”。这里“亡”应通“无”,句子译为“军中没有向导”。不当通假字也可把句子翻译成“军中失去向导”,向导可能死去也可能逃亡,这样翻译都无妨。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文注解说为:“意思是虽只是说桃李的寓言,但可比喻像李广这样的忠诚老实、口虽不能道辞而能使大家都感动的人”。教参译文为:“这谚语虽只是说桃李的小事,但也可以比喻像李广这样忠诚老实、口虽不能道辞而能使大家都感动的人。”这里翻译要贴近原句,不必过分坐实,可译为:“这话虽小,可以告诉人们一个大道理啊。” 《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的“无一还心”,文注和译文一致,都解释为“不让一人有畏缩后退之心”。表面看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这样解释把句子解破了。本来“示”的宾语是“心”,“示……心”意思是“表明……的决心”,这“心”是项羽的决心,文注变成了士卒的心。“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应译为“来表明士卒一定要去决一死战,没有一人可以后退的决心”。 “马童面之”的“面之”文注和译文都解释为“转身背向项羽”,文注写道:“面,背(向)”。其实“面”无“背向”义,要让师生好理解,需加注“面,通?’,音miǎn,背向,违背”。 “背关怀楚”的“背关”,文注与教参译文不同,文注把“背关”解释为“指背约不让刘邦在关中称王”,教参译为“放弃关中”,教参正确。 《滑稽列传》 第一段太难,意译也过了度。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中的“赍”,文注解释为“同剂,调配”。上下文全是用比喻来写煮马吃马的,为何独独这一句不把它看成比喻,而把它坐实为烹调?“赍”的第一意义就是“送物给人”,这里有何不可理解为“作陪葬品”?“用姜枣作陪葬品”仍是比喻,与上下文文气一贯。 “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中“荡荡”文注和译文都当“漂亮阔气”理解,不准确。“荡荡”字典上无“漂亮阔气”义,但有“平坦的样子”义,如“君子坦荡荡”的“荡荡”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解释为“平坦”是非常恰当的,这两句可译为:“把城墙漆得平坦而光滑,敌人来了爬不上去。” 《刺客列传》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中的“相乐”,教参译为“看看彼此,相当快乐”。高渐离、荆轲都是不得志者,心中郁抑,借喝酒唱歌聊以取乐而已,不可能真正到达“相当快乐”的境界,要不然怎么一会儿之后又相对流泪呢?所以这里的“相”既非“看”也非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