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课件 共有23张PPT.ppt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课件 共有23张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复习课件 共有23张PPT

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重庆市潼南县小渡镇中学 陈祖才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 以少胜多大败         (   ) 曹操和 孙刘联军 208年 赤壁之战 为曹操 奠定了基础 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曹操和 袁绍 ( )年 官渡之战 影响 结果 交战双方 时间 战役名称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建业 孙权  ? 吴 ? 刘备 221年 蜀 洛阳 ? 220年 魏 都城 建立者 建立时间 国别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1.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 (1)南方得以开发的原因 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各民族共同开发。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 ④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   1. (2)表现 ①农业: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     产量明显提高。 ②手工业:织造麻布,会稽出产的 是著名特产。瓷器制作技术有了提高。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业中心; 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 。 2.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 (1)原因 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作物。 ②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社会相对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2)表现 ①农业:广种 ,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作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有明显发展, 、制瓷、矿冶、造船等技术有很大提高。 ③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 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 (2)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 2.改革内容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3.影响: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西晋灭吴之后国家出现了短暂的统一。魏晋时期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实行了汉化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一、标志类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事件——官渡之战。 2.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分天下局面形成的标志——赤壁之战。 3.东汉结束、三国时期开始的标志——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4.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魏、蜀、吴的建立。 5.三国时期结束的标志——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二、三国鼎立示意图 三、总结归纳类 1.北朝时我国北方历史发展呈现出两个阶段特征:一是政权更迭频繁,各国之间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二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杂居相处中,联系日益密切,民族大融合加速发展。 2.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主要方式:(1)民族迁徙和杂居,如东汉末年以来的“五胡”内迁;(2)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3)和亲,如西汉昭君出塞;(4)战争;如西汉时漠北战役击败匈奴。 四、数字归纳法: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但曹操却能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在于 (  ) A.采取正确计谋 B.军事力量强大 C.得到人民支持 D.袁绍刚愎自用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探究能力。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故B项错误;两者都是军阀,故C项错误;D项是客观原因,故选A项。 2、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为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A.曹操 B.刘备 C.卫温 D.诸葛亮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