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巨磁电阻效应.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巨磁电阻效应

-解读巨磁电阻效应 (Giant MagnetoResistance)及 计算机硬盘和读出头技术的突破 黄美纯 厦门大学物理系 2007-10 This year’s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s awarded to ALBERT FERT and PETER GRüNBERG For their discovery of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OUTLINE 1。硬盘历史发展的简短回顾 2。磁电阻(MR)与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3。硬盘与读出头技术的突破 4。GMR效应的基本原理 5。GMR效应-自旋电子学的物理基础 6。下一代硬盘与读出头的研发 7。结语 80年代凝聚态物理的几个新发现 2007-ALBERT FERT, PETER GRüNBERG (GMR 1988) “For their discovery of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1998 - Robert B. Laughlin, Horst L. St?rmer, Daniel C. Tsui (FQHE 1982) for their discovery of a new form of quantum fluid with fractionally charged excitations“ 1987 - J. Georg Bednorz, K. Alex Müller (HTc 1986) for their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discovery of superconductivity in ceramic materials 1985 - Klaus von Klitzing (IQHE 1980)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quantized Hall effect“ 硬盘的信息密度 1。硬盘存储系统发展的历史回顾 磁盘 1956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磁盘存储系统,由IBM的科学家Reynold Johnson发明。此人后来,被公认为硬盘的“亲生父亲”。 它由50片直径24英寸、涂着磁粉的圆盘,加上马达、磁头和控制系统所组成。磁盘上由一圈圈的磁道组成,而每条磁道有被分成若干个扇区,磁头可以从每个扇区中读写512kb的数据。 这个体积庞大的系统,当时只能存储5兆的数据。 磁头的发展 磁头 追朔历史,原来用于读出头的是感应线圈技术。磁场的变化诱导感应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显然这个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硬盘尺寸不断缩小的需要。但是感应线圈对于把信息写入磁盘仍然是有用的。 最早采用锰铁磁体制成,它通过电磁感应读写数据。由于这种磁头读取数据要求磁场达到一定的强度,磁道密度不能太大,因此使用传统磁头的硬盘最大容量只能达到20 Mb/in2。 磁头的发展 对于读出功能,磁电阻效应(MR)很快就被证明更加合适。 1980年代末期,IBM研发成功了MR(Magneto-Resistive)磁阻磁头技术,才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磁阻磁头的核心是一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磁头采用分离式设计,由感应磁头‘写’、磁阻磁头‘读’,此举令硬盘的磁道密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达到3-5Gb/in2。 磁电阻与巨磁电阻 关于磁电阻,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材料(如铁)的电阻会受到磁场的影响。 1857年英国物理学家 Lord Kelvin 就已经证明:当磁场加到磁性导体上时,沿磁化的线上电阻会减小。如果外磁场与导体交叉,电阻会增大。 这个(各向异性的)磁电阻(MR)就是现在作为读出头的标准技术的巨磁电阻(GMR)的直接前身。当更加灵敏的技术需要时,GMR就接管了MR。 2。磁电阻(MR)与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传统的磁电阻(MR)效应:对一些导体、半导体,在外磁场下,其电阻会发生变化-磁场较低时,电阻线性增加,高磁场下则快速增长。特点是电阻正增加、各向异性。 因为采用MR技术,磁致电阻的变化也仅在1%到2%之间,且磁场不能太弱,所以磁道也无法做得太密。 到了1988年,新的“硬盘革命”的曙光终于开始显露。 磁电阻(MR)与巨磁电阻(GMR)的发现 发现多层膜巨磁电阻效应:随磁场增加,电阻减小(负增长)。在弱磁场下,电阻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Fert′s group Fert′s group Peter Grünberg’s group Peter Grünberg GMR 的样品结构 80年代中期,磁性领域的科学家实现了纳米标度层材料的生长。 Albert Fert 及其合作者用只有几个原子层的Fe层和Cr层交替生长出30(-60)层的结构。他们在近真空下制作,分别用非常低压的Fe和Cr气体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