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竹香山海岸保护区经营附
新竹市香山海岸保護區經營及 濱海生態休閒區規劃設計 計畫緣起 新竹市政府為積極展現以「環境保護」及「資源永續利用」為前題的海岸環境經營管理決心,分別於1998年6月及2000年7月,邀集了地方居民、里鄰長、環保人士、民意代表、農會、漁會代表,及國內外有關地理、海洋生態、海岸工程、環境景觀、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多人,先後舉辦了第一屆及第二屆「新竹市濱海地區永續經營研討會」,呼應1998年的國際海洋年,更於第一屆會議中,由與會人士共同簽署了第一份由台灣官方正式發表的「新竹市海洋海岸保護宣言」,作為往後新竹市海岸發展的重要依歸。 為落實「新竹市濱海地區永續經營研討會」中所達成的未來發展共識與願景,新竹市政府於1999年6月完成「海山漁港休閒漁港規劃」,並於2000年6月完成「新竹市海岸環境檢驗調查及整體特色規劃」,作為新竹市海岸發展的基本藍圖與主要計畫。 新竹市的海岸線依曲線測量為19.35公里,直線測量 14.25公里,平均值為16.8公里,統稱為17公里海岸線,其間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和人文資產,具備產業經濟、教學研究、及發展生態觀光事業的雄厚潛力。 針對新竹市濱海資源,林政則市長提出「新竹市沿海十七公里生態休閒觀光帶」規劃案,整合新竹市海岸線的各種自然及人文資源,希望發展成國際級的海洋觀光區,為地方注入經濟動力。 面積僅 104平方公里的新竹市,地形豐富,有山有水的、靠山也靠海,其中海岸線更長達17公里,這種得天獨厚環境,使得新竹市在發展休閒觀光上取得有利的條件。新竹市的海岸線北起南寮里,南至南港,長約十七公里,屬離水堆積海岸,上千公頃的潮間帶是北台灣最大的海濱溼地,孕育了大量的蝦蟹螺貝類,並擁有漁港風貌、紅樹林公園、賞鳥區、沙灘區、風帆運動區、自行車步道,其間加上市政府積極推動的風力發電廠、海水淡化廠和客雅水資源處理中心,將使全區具備生態資源、產業經濟、教學研究及環境品質指標等多重價值,不但有助提升在地生活品質,更充滿發展「無煙囪」旅遊事業的雄厚潛力。 林政則市長以增闢休閒環境為重要施政目標,提出「新竹市沿海十七公里生態休閒觀光帶」計畫,以「觀光休閒」及「自然生態」兩大主題貫穿,在新竹市沿海初步集思廣義擬定設計了24處旅遊景點,希望把新竹市海岸線開發成國際級觀光帶,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這項構想恰與中央政府提出的「觀光客倍增計畫」及「水與綠建設計畫」相吻合。 預計完工後的「新竹市沿海十七公里生態休閒觀光帶」將包括帆船運動公園、南寮休閒舊港、新竹漁港複合遊憩中心、環保休閒公園(含海水淡化廠及烤肉區)、新竹市苗圃、海灘區(含玻璃水族館或活魚儲運中心)、大腳丫公園、環保科技展覽園區(含環保局辦公大樓)、海天一線觀景區(飛灰堆置高地)、港南濱海風景區、港南運河、金城湖賞鳥區、紅樹林公園、客雅水資源處理中心、香山濕地自然生態區、美山蔚藍海岸區、海山漁港(含休憩及飲食活動)、鹽港溪口南岸區、南港半月型白沙灣、風力發電廠、五座自行車道特色大橋及南寮漁港至海山漁港藍色海路等景點,全區串連成帶狀行程,提供多元化、多面向的美食、美景、遊憩、運動及文化巡禮等休閒功能,成為全台灣知名的觀光休閒基地。 計畫目標 本計畫為實踐「新竹市海岸環境檢驗調查及整體特色規劃」及「海山漁港休閒漁港規劃」之作業成果,並實踐1998年之新竹市海洋海岸保護宣言的基本精神,讓新竹市海岸的發展邁向永續經營的世界性潮流。本計畫的執行目標包括下列要點: 目標一:保育北台灣最大潮間帶,為後繼新世代保留新竹市歷史性的自然地景。 目標二:確保國際性野鳥遷徙路徑上之重要棲地,立足世界生態版圖新成員。 目標三:發展生態觀光,實現生態休閒海岸的基礎架構,為新竹市海岸永續發展樹立標竿。 在人文環境方面:一、 產業活動變遷新竹沿海一帶,居民的產業活動與濱海環境的變遷,有著息息相關的脈動。從早年拓墾居民半魚半農的產業活動方式,歷經極盛一時的捕魚作業,到目前漁業資源漸趨枯竭,轉以運銷大陸漁獲的經營形式,在在見證海岸及海域資源的演替及全球性的經濟趨勢,均緊密牽動濱海地區產業活動的轉型與變化。新竹市濱海一帶歷來的產業型態演進,分別敘述如下:〈一〉 半漁半農的維生方式新竹市濱海一帶位於新竹平原農業土地利用的外緣,出墾的居民大多過著半魚半農的維生方式。來台較早的宗族,多少具有兼業漁民或鹽農性格,即使是以農維生的居民,為了維生的需要,仍然得學習簡單的捕魚技能。以大宗族而言,族人大部分皆具備牽罟、牽魚栽及其他沿岸漁業、曬鹽等向海性的謀生技能。以佃農聚集的雜姓村,除以農為業,也偶而牽罟兼放綾仔,以補貼生活所需。直到1952年代〈民國41年〉,本區仍呈現以農為主已漁為副的產業活動型態。〈二〉 沿岸漁業之發展早年新竹市海岸為由北到南一連串的的濱外沙洲、沙嘴及其所圍成的潟湖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