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运动的兴起_50877.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新运动的兴起_50877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 学习要求  1.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维新变法运动是在19世纪末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而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情况下兴起的。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了一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机的维新变法运动,从而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课分四个部分 一、早期改良思潮 一、早期改良思潮  (时间、条件、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局限)       材料: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维新变法的基本线索 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19C末 二、康有为 及其变法思想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 他十九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为师。学习宋明理学,但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他二十二岁那年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同年他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以后他又阅读《海国图志》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使他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特点: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公车上书:(1895)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1895年) 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一万四千多字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一千三百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人物比较 ﹡维新活动的影响: 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 * 3.知道“公车上书”。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时间:l9世纪70年代 条件: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2、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3、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 主张: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郑观应还提出“商战”的主张 第二阶段—维新派的政治运动及宣传活动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著作、特点、原因) 著作: 问题:结合“历史纵横”指出康有为思想主张的特点 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利: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改革阻力。 ﹡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康有为等先后在 北京、上海两地发起) 1896年在上海创办 材料一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二  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