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与健康.doc.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气与健康.doc

一个人不吃饭能活20天; 一个人不喝水能活7天; 一个人不睡觉最多支持5天; 一个人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只能存活3分钟。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我们每天要消耗12公斤的新鲜空气,相对于水和食品来说,空气是人体最大的消耗品。水和食物我们可以选择,但对于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无法选择的。在清晨起床时,我们经常会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必须要马上开窗换气,改善居室的通风;在开会人多时,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头昏脑涨,无论如何也要出去透透空气;如果遇到抽烟的人时,我们更会感到呼吸的问题;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缺乏,造成人的大脑供养不足,可导致思维迟顿、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引起高血压、中风等疾病。而这当中对人最重要的,就是元气。 一、元气的含义 元气,最早属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元气说”始见于《冠子》,其《泰金录》载:“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神圣乘于道德,以究其理”。元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指宇宙万物和人类生成的本原物质,天地阴阳二气是元气的存在形式,阴阳二气合和方能生成宇宙万物和人类。先秦时期诸多气论,如“冲气”、“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五行之气”、“精气”、“元气”等学说,至两汉时期被“元气说”同化而发展为“元气本原论”。如西汉·董仲舒论述道:“元者,始也”(《春秋繁露·王道》),“元者,为万物之本”(《春秋繁露·重政》)。其后至东汉·王充《论衡》,明确提出了元气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开“气本论”哲学之先河。北宋·张载的《正蒙》指出“太虚无形,气之本体”的“气本体论”,认为气是宇宙的最初本原,是宇宙的本体,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气的存在形式。从而将以气为最高范畴的“气一元论”哲学推向发展高峰。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经由历代医家的阐释与辨析,逐渐形成了中医学中独特的元气理论。“元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含义,一般公认的定义为:“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和原动力;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又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中医学所说的元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二、中医元气理论的源流 在早期医籍经典中,《难经》首论“元气”与“原气”,并在丰富和发展《内经》精气、真气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以肾·命门——元气——三焦为轴心的人体生命系统理论,如《难经·十四难》曰:“人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后世有关命门、原气、元气、元精、元神、元阳、元阴、真阴、真阳及其与肾的关系等论述,均源于《难经》和《内经》。《难经》创立的肾—命门—元气说,是对《内经》肾—精—气(真气)说的丰富与发展。真气与元气在人体“天真本原之气”及生命原动力意义上是相通的,故后世又称之“真元之气”或“元真之气”。 后世医家在深入领会《内经》、《难经》关于元气的论述基础之上,结合各自的医疗实践,从多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的元气理论。特别是明代,在宋明理学特别是道家学术的影响下,随着温补学派的兴起,命门元气理论逐渐被发展和完善。明代关于命门元气学说的大讨论,不仅深化了中医理论思维,促进了临床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养生学的繁荣,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人体元气的起源,后世医家皆以肾间命门为原气所系之处,据医书考证,原气之起源,聚精于丹田(气海)是共同的认识。元·滑寿《难经本义》注云:“以原气赖其导引,潜行默运一身之中,无或间断也”。又据《难经·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所以元气是起源于肾间命门,经三焦而循行于十二经脉之中。 元气命门、三焦和十二经脉到达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脏腑气化的作用。早在《内经》就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元气与正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正气之蓄,即为元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讲,元气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正气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