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还是“歧伯”?.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岐伯”还是“歧伯”?

“岐伯”还是“歧伯”?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经脉医学”领域曾经连续发生过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首先是失传了两千多年的经脉现象——循经脉感觉被再发现;随后是关于经脉医学的古代文献“扁鹊《脉书》”从长沙马王堆与江陵张家山的古代汉墓中出土;还有东汉画像石“歧伯占脉行医图”的发现;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堪称经脉医学的活化石与循经脉感觉的立体标本的“涪水经脉木人”在绵阳的古代汉墓里出土。   对经脉现象循经脉感觉的深入研究,导致了经脉医学的复活,而复活了的经脉医学实践又促成了对古代经脉医学历史的重建。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大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暗昧。”说的是: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古的经脉医学与经脉技术,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辉煌之后,到了两汉时期,终于暗昧失传了。这里提到的歧伯、俞跗、扁鹊、秦和与仓公,便是我国古代经脉医学的大师。今天,当我们从古代经脉医学历史重建的角度与应用经脉医学复活的实践眼光去审视这些古代经脉医学大师们的时候,我们应抛弃那些陈词旧闻,挣脱历史教材的百年框框,振聋发聩,去讲述一些耳目一新的内容。或者说,沉睡千年的这些古代经脉医学的大师们,在新世纪里,伴随着经脉医学的复活而复生了。   画像石上手持石制鍉针占脉的   半人半鸟的神物便是歧伯   1958年,东汉画像石在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山出土。据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始人刘敦愿先生介绍:“石上浮雕着从前未曾发现过的一种神话题材,即在带状的画幅内,一端刻着一个半鸟半人的神物(胸以上是人,胸以下是鸟),它对面是鱼贯而来的人群,人数多少不等,均作披发跪坐的姿势。神物一只手和来人为首的那个相握,另一只手则作扬举之状,或是握一短棒状物。”   那么,这位鸟医神物究竟是谁,他是春秋战国之际驰名诸侯的号称扁鹊的名医秦越人吗?当然不是。   活动在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5世纪初的秦越人,始载于西汉时所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一位活生生的名医,绝无神物之类的描述。因此,不可能到了东汉反而会把他传说成是鸟医神物。刘敦愿也注意到,秦越人是个距汉代不远的历史人物;而这个鸟医神物却“和黄帝、俞跗等远古人物并列,当然是远古人物无疑。”   其实,这个鸟医神物就是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注解中提到的“轩辕时期扁鹊”。秦越人从事经脉医学,因为与轩辕时期的扁鹊相类,所以“仍号之为扁鹊”。《汉书·艺文志》载有《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所谓“泰始黄帝”乃是假托,本来的名称应该是《扁鹊、俞拊方》,将扁鹊排列在俞拊之前,它的所指就是“泰始扁鹊”,也就是“轩辕时扁鹊”。   而在轩辕时期从事经脉医学的扁鹊,只能是“大古有歧伯、俞跗”之中的一位,这个人便是位居俞拊之前的歧伯。   泰始扁鹊或轩辕时扁鹊   因为双足有歧而得名“歧伯”   与医药有关的泰始或太古时期的“神人”,据传说记载,有人面蛇身或龙身人首的伏羲氏,他尝百药而制九针;有牛首的神农氏,他日尝百草而遇七十毒;而被假托为医药始祖的轩辕黄帝,则称为有熊氏。其中,没有哪一位的命名或者绰号是与“出生地”或“故里”相关的。依理,同样带有图腾崇拜特征的半鸟半人的太古神医扁鹊,他的命名也应该与“鸟”的体态特征有关。   歧,或者说是“足多趾”与分叉为二,意指鸟足。又说“歧歧飞行貌”。歧字的甲骨文构成于“止”(前行的足迹)与“支”(手持工具以操作)。伯,指部落的首领,常为年老长者而兼通医术的人。我们认为,“止”字旁的“歧”是对的,是本字;“岐”字是通假。   《汉书·古今人表第八》中所载,也唯有歧伯之名,可见歧伯在经脉医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歧伯占脉行医图》   与鍉针“按脉致气”的功用   让我们来再一次观察前述的两城山东汉画像石。被称为大古扁鹊的歧伯,他用右手握持着受术者的右手,而左手则举持着一个棒状物,这很可能就是在用石制的“鍉针”进行“一拨”(施加一点刺激)的操作而“致气”,使被称为“气”或“脉”的感觉循行现象出现,据之以“相脉”(视脉)而作出“占断”(诊断)。因而,这幅画像石应该被命名为《歧伯占脉行医图》。我们绘有这个歧伯“一拨占脉”的图解。所谓占脉,就是用口讲解“脉案”——循经脉感觉走行路线的格局及其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意义。   除了上述两城山歧伯画像石之外,还有济南大观园歧伯画像石。后一块画像石上的歧伯,也就是太古的扁鹊,他正在审视手中所持的鍉针地进行“占脉”。   歧伯(太古扁鹊)占脉行医的神话故事失传了。但是,已知至少有7块应该被称为《歧伯占脉行医图》的画像石却流传了下来。   如前所述,歧伯手中所持的石针就是石制的鍉针。这个“鍉” 应读“镝”(dī)音,是拿来抵压于人体的皮肤表面上而引发出循经脉感觉用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工具。   据《灵枢·九针十二原》,“鍉针者,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