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肇庆市志_59607
肇庆市志(县级)
第一节 汉族
一、土人、客家人
中唐以前,本地土著居民被称为“夷俚”,“夷僚”。晚唐时,土著居民多籍没为豪强地主控制下的“洞丁”。见于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诗中自注(见《文学遗产章》)。
宋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端州知州冯拯推行“括丁法”,把“洞丁”变为朝廷户籍下的丁口。“土人”一词,见于北宋神宗时魏泰《端溪砚》一文,亦见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祝穆《方舆胜览·卷三十四广东路·肇庆府·山川》条下《石室山》注文。南宋以后,中原汉人大量经南雄珠矶巷迁居肇庆,强化了肇庆土人中的中原汉族文化成分(详见《姓氏章》)。
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肇庆红巾军起兵,有瑶民与客家人组成的以李天参为首的武装队伍占据高要南部,与“土人”组织的地方团练对抗,被称为“土客之争”。咸丰十一年十月,清政府设“剿瑶局”于肇城忠勇路,镇压瑶民。同年冬,李天参到潮州、惠州等地请有客家人参加的红巾军到高要支援。同治四年春,复有客家人组成的黄翊泰大同军支援瑶民武装,转战高要县南部,同年冬失败。清肇罗道王澍强迫遣散瑶民,将瑶民田地卖给汉人。李汉魂主编的《广东年鉴》,已记载民国年间高要早无瑶族人。此后小湘榄坑山、羚羊峡龙门山及肇城北岭一带便居住有客家人。
本市东郊黄岗镇东冈管理区大塘面杨、赖、莫、区;大路田黄、刘;金鸡黄、余;水基金、蔡、余;马头岗余诸姓客家人,多系从九坑河三洋山于清末民初迁来。坎脚钟、郭;鸡寮彭、罗、廖、钟诸姓客家人,多系建国后从羚羊峡龙门山迁来。据云,居龙门山之前,系广宁排沙区石贤塘人。而马头岗彭姓客家人,系民初从四会石狗迁来;马头岗郑姓客家人,系清末从四会江谷辗转经石牛头、黄沙田迁来;马头岗潘姓客家人,系清末从紫金辗转经水南迁来。大塘面与金鸡朱姓客家人,系民国初年从榄坑山(原系瑶山)迁来。
本市西郊睦岗镇兰龙管理区有五条客家村130户669人。其中岭塘村有王、温、范、利、赖、曾、吴姓;九山村有梁、邬姓;镇南村有朱、谢姓;坑尾村有邱姓;山凹村有钟姓。另有甘岭徐姓,坳头陈姓,属村中少数客家人。据由榄坑迁出岭塘村的客家人曾阳照说,榄坑原有三姓客家人:杨、邱、曾,建国后由于榄坑山划入北岭林场,才从榄坑迁出。据云其祖辈系道光年间由连滩(今属郁南)迁来榄坑山的。
据镇南村客家人谢其昌、谢其瑞言,其祖先系清末从水坑村迁来,与今水坑村谢姓人同祖宗。然说不出因何今水坑村谢姓人系广府人而他们却成了客家人的原因。
据九山村邬国昭出示的邬姓族谱显示,邬姓客家人系民国年间从九坑河三家村迁来。祖先系清代道光年间自嘉应州(今梅县)迁来三家村。
综上所述,肇庆客家人多系清末至建国初从鼎湖山附近的九坑河、水坑村、小湘榄坑山,羚羊峡龙门山以及广宁、郁南等地迁来。这些地方,明代都是瑶山。至于迁来瑶山之前,部分客家人族谱可显示其祖先为紫金、梅县等地客家人,而大部分则语焉不详。
本地水上居民,古代称为疍民。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以西江疍户增置广东水军,西江疍民开始见于记载(见《宋史》)。宋代疍民与山居的瑶民往往混淆不清(见周去非《岭外代答》)。
元代的文人已将疍与瑶明确区分。元至治元年(1321年),王揆(豫章人)《肇庆龙图包公祠记》云;“公……守于端。……水疍山瑶,熟化奔走,恩威并著,岁乃太和。”
元末,西江疍民在何均受率领下起兵反元。明洪武三年(1370年)被朱元璋属下征南将军廖永忠收编。洪武十五年三月,南雄侯赵庸镇守广东,镇压广东疍户首领铲平王,收编疍户万人为广东水军,其余疍民,皆编户立里长,属河泊所管辖(河泊所故址在今肇庆市天宁南码头,万历年间河泊所撤销,疍民归崧台驿统摄,(崧台驿故址在今肇庆市城西厂排路)。疍户每年向官府交纳“鱼课”。万历《肇庆府志》载,正德七年(1432年),高要县入编户的疍民有808户。自洪武十五年疍民被编入河泊所管辖后,多数疍民不准上岸定居,不许与陆上人通婚,备受歧视。
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南海冲鹤堡疍民首领黄萧养为反抗贪婪无能之镇守广东少监阮能,率众起兵,旬月间至万余人。明广东参政戴弁在羚羊峡口遇之,不敢抵抗。次年,黄萧养攻下广州,高要疍民吴大甑响应,聚众亦至万余。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黄萧养在广州失败。五月,吴大甑亦被镇压。成化八年(1472年),高要疍户降至181户。
嘉靖年间,有少数疍族土豪勾结倭寇为乱,如吴平、曾一本,为抗倭名将俞大猷讨平。万历年间,以蛋疍户子弟兵为主体构成的广东水师,跟随陈璘赴朝鲜抗倭,在釜山一带大败倭寇。明末,广东水师提督、疍户张月参加了永历皇朝的抗清斗争。
清初吴三桂叛清,任命疍户谢厥扶为定海将军,统率水师驻肇庆,后兵败东逃出海。
三藩之乱后,清廷对疍民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疍民生活有了改善。
清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解户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