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工程在生物丁.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代谢工程在生物丁

生物丁醇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生技112班 吴鑫 生物丁醇代谢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肠杆菌为好氧发酵 二、丁醇丙酮丁醇梭菌为两阶段发酵改造为同型丁醇发酵。 结束语 a. 生物丁醇作为汽油调和组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保障车用汽油燃料供给的可能途径之一,是生物乙醇的理想替代品。 b. 国外生物丁醇技术虽然有小型生产或示范装置,但装置规模小,技术不成熟,实现规模化生产及应用尚有待时日。我国对纤维素生物丁醇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采用ABE 发酵工艺的厂家大多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丁醇,产物收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非粮食原料( 如薯类、纤维素等) 发酵生产丁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c. 实现生物丁醇商业化的关键是提高非粮食原料加工成丁醇的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及装置投资,这取决于高效生物催化剂( 酶) 的开发和生产工艺设计的优化。 参考文献 生物丁醇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戴宗杰,董红军,朱岩,张延平,李寅(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代谢工程在生物丁醇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闫永亮,刘宏娟,张建安(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 * 传统丙酮丁醇梭菌遗传的改造 大肠杆菌的改造 为什么要发展生物丁醇 生物丁醇代谢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丁醇发酵的菌种主要是梭菌属。传统的丙酮丁醇乙醇( ABE) 发酵A∶ B∶ E 的比例为3∶ 6∶ 1,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成功选育出了2∶ 7∶ 1丙酮丁醇菌种。科学工作者通过化学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等手段得到了比较高产的菌株拜氏梭菌BA101 和丙酮丁醇梭菌PJC4BK,丁醇产量分别达到了15. 8 g /L 和16. 7 g /L。 生物丁醇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 汽油 丁醇 乙醇 甲醇 热值 Btu/gallon 114,000 110,000 84,000 64,000 汽油 丁醇 乙醇 甲醇 辛烷值 96 94 92 91 亲水性弱,腐蚀性小,便于管道输送 能与汽油任意比混合 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汽油做发动机燃料,缓减化石燃料的紧张 含氧量与甲基叔丁基醚(MTBE)相近 生物丁醇的生产原料——淀粉、纤维素 等价格低廉。并且燃烧产物仅为二氧化碳和水 丁醇作为汽油的高辛烷值组份,可提高点燃式内燃机的抗暴震性,使发动机运行更平稳。 丁醛、丁酸 丙烯酸丁酯 (溶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脂肪族二元酸二丁酯 (增塑剂) 丁二烯 醋酸丁酯 (溶剂) 丁胺 丁醇还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 酯化、取代、消去、氧化、还原…… 丁醇 聚丁二烯橡胶 丁苯橡胶 目前生物丁醇制造面临的问题 丁醇毒性造成的产物浓度低 发酵产物中的丙酮和乙醇副产物的影响 导致丁醇发酵缺乏经济竞争力 pta 基因和ack 基因是生产乙酸的2 个必须基因,研究组用II 型内含子的方法插入失活了pta 基因,pta 基因突变体的丁醇生产能力却提高了46%。ack 基因突变体的丁醇产量提高了16%,乙醇产量则提高了63%。 从丁酰辅酶A 到丁酸也需要2 个酶的催化,分别是ptb 基因编码的丁酰磷酸转移酶和buk 基因编码的丁酸激酶。 ptb 基因突变体的乙醇产量只有0. 9 g /L,而丁醇的最终质量浓度为13. 9 g /L。 buk基因突变体丁醇的产量达到15. 2 g /L,比对照菌株的产量提高了29%。 从乙酰乙酰-CoA到丙酮也需要2 个酶的催化,分别由ctfAB 基因和adc 基因编码的酰基转移酶和乙酰乙酸脱羧酶。 ctfA 基因突变体丧失了丙酮生成能力,其丁醇和乙醇的生成能力相比对照菌株也下降很多; 而adc 基因突变体依然可以产生少量的丙酮,产醇表现则类似于ctfA 基因突变体。 Jang 等将pta 基因和buk 基因进行了双敲除,该研究中丁醇的产量提高到了18. 9 g /L,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到31. 2%。相对于野生型菌株,这2 个指标分别提高了160%和245%。这也是迄今为止通过代谢工程手段获得的丁醇产量和转化率最高的丙酮丁醇梭菌突变体。 糖 丙酮酸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3-羟基丁酰-CoA 巴豆酰-CoA 丁酰-CoA 丁醇 乙酸 乙醇 hbd crt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琥珀酸 乳酸 Ter atoB adhE2 abdhE frdBC pta ldh 大肠杆菌的改造示意图 James Liao 研究组首先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生产丁醇。丙酮丁醇梭菌产丁醇途径中的hbd、crt、bcd、etfAB 和adhE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被成功表达,同时表达大肠杆菌自身的硫解酶基因atoB,打通了丁醇生物合成通道。进一步敲除了大肠杆菌内部的一些竞争途径的基因,包括: adhE、ldhA、fr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