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doc
探讨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
探讨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 导读: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 近年来,外地有一种声音:上海的文学只是靠王安忆、叶辛等寥寥几位文坛老将支撑,比较冷清。这是否是事实呢?日前,在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三届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张怡微、孙未、走走、路内、徐敏霞、姚鄂梅、李伟长、蔡骏等34位上海青年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汇聚一堂,其中包括两位90后作家,畅谈“在上海写作”这个主题,显示了上海新生代文学的整体力量。
论坛上,大家围绕“城市与写作:我手写‘我城’”、“写作与翻译:借镜的自我观看”、“传播与写作:新传播方式下的写作形态”等三个议题,各抒己见。李敬泽、白烨、施战军、孙甘露、杨扬、陈思和、郜元宝等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为青年人点评,同时,这些前辈也对上海青年作家、评论家群体的实力表示了肯定,对上海文学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都市化进程中的写作迷茫
海明威说过:“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那么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作家,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80后作家周嘉宁感慨,小时候住的地方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现在已经被拆掉了,对她来说,这十几年的时间,上海这个地方始终就像一个非常大的工地。“由于我从小生活在上海,去其他地方生活的时间非常短暂,我的地域观念变得非常的强,会把整个世界非常简单分为城市和非城市。对我来说所有大城市都是一样的,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和规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在写作的某一个阶段,周嘉宁非常羡慕那些在乡镇或者在二线城市生活的人,因为觉得很多好的故事、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都会发生在相对来说没有秩序的、生机勃勃的地方。“跟很多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同龄人比起来,我自己最大的理由竟然在于生活得太规矩了,写作也是太规矩了。”
作为一个上海土著,青年作家孙未对于城市的变迁也有类似的迷茫,“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都不在了,现在是商业大厦和餐厅酒吧,它们就像墓碑站在我记忆的坟墓上。在这种环境中,我真的很难知道世界是什么,很难弄清楚我自己是谁。我写了很多边疆地区以及国外的题材,我觉得也许是用这些地方作为一面镜子,试图看明白上海的生活,试图看明白我是谁,世界是什么。”
青年作家路内说道,在他看来,城市,尤其“我城”概念,对作家来说与其是一种熟悉感,不如说是一种在场的陌生感,而且是一种创伤,“很多时候我觉得写上海这座城市的时候呈现的不是想象力的匮乏,而是经验的匮乏。都市化的过程对小说的写作确实提出一些要求。从批判性、娱乐性角度来讲,有一个双向的撕扯,而且都显得危险重重。那么一个作家如果不想精神分裂,必须得无视一些理由,而专注于另一些理由。”
既然现实这么精彩,我们为什么还要虚构?这是很多人都在想的一个理由。对此,青年作家甫跃辉认为,作为小说它的存在并不是外在多 3 4 5
探讨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 导读:上海新生作:城市文学的迷茫与信心 么精彩,“更重要的是,它是这些外在所不能比的,它有更巨大、更永恒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们必须虚构。”
“虚构的力量在哪里?”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当我们面对这个时代的经验,感觉我们如此有限,把握不了它的时候,是不是真的想办法运用虚构的力量,虚构就是让你在不可能中去探求和确证那个可能,去开辟那个可能。恰恰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想得不够。”
城市带给作家很多的困惑与迷茫,重要的是作家如何运用虚构的力量。青年作家王若虚认为,城市的写作重点应该是在城市当中的人,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人和人的差异其实非常大,包括个人的个别差异,阶层差异,群体差异。在不同群体阶层当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会产生微妙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微妙关系里就可以感觉到城市当中的生活价值与生活作用。
上海作家不能辜负上海历史和文化的位置
很多评论家认为,当代的城市写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流,那么什么是上海的写作传统呢?
“上海的作家们很多都喜欢写一些日常的生活。从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到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及金宇澄的《繁花》,他们写的都是些小人物,而且身份都是很尴尬的。陈思和教授提出,“上海有两个传统,一个是歌舞升平的软的传统;还有一个是所谓革命文学的传统。”上海作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说道,“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是,茅盾跟张爱玲完全是对比,茅盾笔下的上海灯红酒绿比较多;但是在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张爱玲笔下,从来没有这种红红绿绿的事情,都是灰色的,房子是破败的,人是灰头灰脑的。为此,傅雷曾说,张爱玲为什么把上海人写成这样?为什么不写英雄式的东西。”
“傅雷当年对张爱玲的这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GZ系列刮板输送机图册.pdf
-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近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之书序、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docx VIP
- 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全国自考-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真题(试卷).pdf VIP
- XGZ系列铸石刮板输送机.doc
- 小学篮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教案.doc
- 中国林业研究院806有机化学考研真题试题2020年.pdf VIP
- 中国林业研究院806有机化学2019考研真题试题.pdf VIP
- 2024年初级咖啡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docx
- 2024-2030年中国氦(液氦和气态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