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伤与侨批记忆.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创伤与侨批记忆.pdf

第36卷第5期 韩山师范 学院学报 Vol.36No.5 2015年10月 JournalofHanshanNormalUniversity Oct.2015 文化创伤与侨批记忆 曹亚明 (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潮州 521041) 摘 要:西方学术界主要把文化创伤理论运用于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反思,中国学术界也开始把 这一理论应用于反右运动和文革的反思,但将文化创伤理论与侨批记忆进行互相阐释还是一种新的尝试。 文化记忆是保存经验与知识的储存器,而侨批档案正是一种具有意味的民间 “文化形式”,也是保存侨民生 存经验和情感体验的 “储存器”。侨批所记载的并非仅仅是侨民个人的记忆,而是整个中国移民群体的创伤 记忆。因此,直面侨民历史,反思文化创伤,是我们当前华侨研究和文化研究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文化创伤;文化记忆;侨批;侨批记忆;创伤叙事 中图分类号:K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 (2015)05-0100-06 看,侨批可与徽州学的 “契据”、“契约”媲美, 引 言 其价值相等。[1] “依笔者看,侨批不仅可与徽商 的契据契约媲美,侨批同样可与被称为 ‘中国银 “批一封,银两元,叫妻刻苦勿愁烦。仔儿 行之父’的晋商的 ‘钱庄’、‘票号’媲美,尽管 着支持,教伊勿赌钱,田园克苦做,猪仔哩着 规模和范围远不及晋商的 ‘钱庄’、‘票号’,但 饲。待到积有钱,猛猛归家来团圆。”这是一首 从地域经济史的角度看,侨批业却有独到的特 流行于民间关于侨批的歌谣,里面甚至还掺杂了 色。”[2] 不少潮汕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批”是 近年来,在一系列国际侨批学术会议的影响 我国东南沿海区域方言对 “信”的称呼,“侨 下,侨批研究已经逐渐由民间私藏开始走向国际 批”则是自清代以来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 化的学术交流平台,研究视角也变得更加多样 沿海侨乡出现的一种民间文书,它是由海外华侨 化。以往对于侨批的研究比较着重于金融或历史 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亲人的侨汇凭证和书 等领域,随着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悄然兴起,对于 信的结合体。侨批历经清末、民国至中华人民共 侨批文化的研究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可以 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涉及侨居地包括菲律宾、马 说,2013年 “侨批档案”被录入世界记忆遗产名 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缅甸、越南、泰国、柬 录,是侨批研究由民间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里程 埔寨等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侨乡社会、文化、 碑,也开启了侨批文化研究发展的新阶段。总体 经济等发生重大变迁的见证,也是人类共有的文 来说,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新理论的尝试将是下一 化记忆遗产。正如饶宗颐先生所说,从经济史来 阶段侨批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作为一种尝 收稿日期:2015-04-03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记忆视角下的潮汕侨批文书研究”(项目编 号:14YJC850002)。 作者简介:曹亚明 (1978-),女,湖南常德人,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100 · 试,本文试图将西方学术界的文化创伤理论与来 无葬身之地的苦难乡亲。义山还留下对联:“渡 自中国民间的侨批记忆进行互相阐释。 过黑水,吃过苦水,满怀心事付流水;想做座 山,无回唐山,终老尸骨归义山。”不少老华侨 一、记忆的碎片 至死终未能 “猛猛归家”与亲人团圆,不少老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