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说课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叙永一中 章浩 知识与能力 识记代表人物的主要著作、主张;理解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 通过理解代表著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讲述维新人士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代表人物和维新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必修Ⅰ中的有关内容了解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归纳的方法; 在进一步理解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掌握合作探究、史料分析的方法;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性及他们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以此来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开拓勇气与创新意识,树立为振兴中华,刻苦读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谭嗣同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迄今已掠过百年时空。百年沧桑,世纪巨变,使我们对它的历史价值看得更加真切。请以维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主题,在班内开展历史小论文评选活动 如果参加本次活动,你的小论文会有哪些关键词?为什么? 三 抉择篇——走向共和 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是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三民主义”为其革命纲领。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课堂巩固练习 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 “新” 的核心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C.批判程朱理学,研讨社会现实 D.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有 ①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潮流 ③传播西方的学说,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④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区别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 1.本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理念,教师承担了引导功能,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活动设置进行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层层推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较强,有涉及的课外内容教师要予以解释和引导,对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要将其捕捉推广,所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还需不断学习,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掌控能力。 2.存在的问题:本课介绍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近代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思想解放浪潮,涉及人物、思想流派众多,而课时有限,所以对很多问题未及细细展开,如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梁启超在护国运动时期思想的变化;对进化论的理解不能误入社会达尔文主义;孙中山的“适乎世界之潮流”是在其晚年逐步形成了国共合作思想等等,只能留待在以后的课程讲解中再进一步阐述。 教学反思 * 2014年9月 民族地区高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五、教法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专题讲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伴随着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不断深入的,其主题是救亡图存,其方向是向西方学习,大致围绕从学习西方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展开。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思想界学习西方器物、制度的两个阶段,魏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的开始,而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则开始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学情分析 2、学生在初中时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内容有所了解,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本课面向高二年级学生,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一学段的学生心理认知水平有了很大发展,感性思维仍然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GZ系列刮板输送机图册.pdf
- 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课件(共22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近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真题之书序、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汇编.docx VIP
- 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全国自考-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真题(试卷).pdf VIP
- XGZ系列铸石刮板输送机.doc
- 小学篮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教案.doc
- 中国林业研究院806有机化学考研真题试题2020年.pdf VIP
- 中国林业研究院806有机化学2019考研真题试题.pdf VIP
- 2024年初级咖啡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docx
- 2024-2030年中国氦(液氦和气态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