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电子材料与制程 第八章 金属薄膜与制程
第八章 金属薄膜与制程
8-1. 简介
随着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制程技术快速进步,已达到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阶段。
而金属化(Metallization) 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步骤。在微电子工业硅晶集成电路中金属
薄膜主要用为:
(1)导体接触 (Ohmic Contact),
(2)单向能阻接触 (Schottky Barrier Contact ),
(3)低阻闸电极 (Gate Electrode),
(4)组件间联机 (Interconnect)。
随着半导体生产技术的演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最低线宽持续缩小。根据美国半导
体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于1997年发布的蓝图(Roadmap),
在0.25m世代组件中,闸电极(Gate)宽为0.20 m,接触窗口(Contact Window)金属
硅化物厚度为70 nm,自金属硅化物接面深度 (Junction Depth)为100-200 nm。到公元1999
年,0.18 m世代组件中,这些数字将分别改变为0.14 m,55 nm以及70-140 nm(见表
8.1)。[1]一方面有更多晶体管(Transistor)可以被容纳在晶粒(Chip)中,另一方面,
因组件的积集度增加,使得芯片的表面无法提供足够的面积,来制作所需的内联机
(Interconnect)时,为了配合晶体管缩小后所增加的内联机需求,两层以上的金属化设计,
便逐渐的成为许多集成电路所必须采用的方式。图8-1为一六层金属薄膜结构之扫描式电子
显微镜图。
图8-01
在多层金属薄膜结构中,用以连接(Interconnect)晶体管(Transistor)之源极
(Source),汲极(Drain)和闸电极(Gate)至金属导线的接触窗(Contact),与连接上
下层金属导线间的介层窗(Via)之孔径缩小了许多,然而用以分开金属导线的介电层
(Dielectric)之厚度无法相对的减小,以致于接触窗及介层窗的纵横比(Aspect Ratio)
增大了许多。例如在0.25微米生产技术之接触窗(Contact)在逻辑晶粒(Logic Chip)的
最小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约为0.28μm,在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纵横比(Aspect Ratio)约为5.5:1。在0.18m世代组件,
接触窗/介层窗的关键尺寸已降到 0.2μm, DRAM 纵横比尺寸,则提高到6.3。由于金属栓
塞(Plug)填入孔洞的程度影响半导体电性及可靠度(Reliability),因此,将金属填充
入小孔径,高纵横比的接触窗及介层窗成为次微米半导体制造的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在深次
微米领域时,Al合金作为内联机(Interconnect)阻值过高也不再适用,以阻值较低的材
料(如Cu),来取代铝合金已然在积极进行中。其它发展新材料与技术,如低与高介电系
数绝缘材料、垫高源/汲极硅晶等均是有待研发的课题。
8-2. 金属接触
8-2-1. Al-Si合金
早期集成电路金属化制程选择铝为主要导电材料,是因为铝具有低电阻值(~2.8μΩ-
cm),技术成熟,附着力强,易蚀刻,且与n+/p+易融合成很好的奥姆接触(Ohmic Contact)。[2]
但在组件接触区窗口缩小至微米尺寸后,金属与下层Si接触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加与接
触区窗口生成氧化层或污染物影响接触质量问题变得很严重。一般须在镀金属膜时经过连续
式洁净化蚀刻(即预蚀)的步骤。由于集成电路后段制程温度常会达到450-500 0C,而在此
温度范围Si在Al中的溶解度高达0.5-1 at.% (见图8-2)[3],并能在Al薄膜中迅速扩
散,导致在Al-Si界面生成孔穴(见图8-3),造成严重的Al穿入Si半导体问题 (Penetration
Problem) ,亦即Al 突入(Spiking)问题。因此最先因应之法是在镀Al膜时,掺入约1 at.%
Si,抑制Si原子扩散进入Al膜中。另一方法则为利用快速热处理(Rapid Thermal Annealing,
RTA)方法,亦即快速加热至制程所须温度,而在形成密合接触时,减少溶解于Al膜中Si
的数量。
图8-02
图8-03
8-2-2 Al-Si-Cu合金
Al薄膜不仅用于作但接触,而且用于作组件间联机。在组件尺寸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色卡之劳尔色卡.docx VIP
- 考研数学复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oc VIP
- 乙烯仿真装置操作实训手册.doc VIP
- A Wrinkle in Time [时间的皱纹] .pdf VIP
- 2024-2025学年深圳科学高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GB50328-2019-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docx VIP
-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VIP
- MTU 柴油机 8V 2000 M84操作手册.pdf VIP
- VDA6.3-2023标准条款解析.pdf VIP
-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技术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