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pdfVIP

“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 “人文主义”在现今的学术研究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概念。然而,对它的确 切意涵的界定,却始终是学界一项艰巨的任务。十多年前,董乐山在翻译布洛克 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时曾提出,学界对这个词的内涵没有一致的认识, 而译名的选择也十分混乱,有些人“甚至连概念也没有弄清楚”便匆忙参加讨论, 1 给读者的理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而近年来涉及“人文主义”的研究,一般都 要对这个概念本身的意涵作些特别的说明。这反映了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 似乎仍无法作单一的确定,仍是向未来敞开的无尽课题。 当然,出现这种景况其实不能完全归咎于中文学者,“人文主义”这个概念 在西方语言中同样存在着多种意涵,学者对其的使用也比较混乱。由于“人”这 个主题内涵的丰富性,对“人文主义”(humanism )的定义和诠释就有了充分的 开放性和流动性。许多西方学者也注意到此:加林抱怨说,“‘人文主义’这个词 2 由于滥用、乱用和误用,只要听到它,就已经使人难以忍受。” 布洛克在无奈 之下把“人文主义”含糊地解释为“一种宽泛的倾向,一个思想和信仰的维度, 3 一场持续不断的辩论。” 福柯在阐释启蒙时,不赞成把启蒙纯粹表述成人文主 义,因为“人文主义这个主题太灵活,太多样化,太不一贯,以致不可用作反思 4 的纲目。” 除了此类批评之外,英国学者戴维斯曾试图从正面归纳文艺复兴以 5 来产生的各种“人文主义”,其结论是有十种之多。 其实,这显然已经对概念 史作了相当程度的简化。还有学者在详尽列举历史上出现的海量的“人文主义” 定义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较为相对主义的立场,即认为“‘人文主义’这个词 在其每次被使用中,其涵义都是特定的,是由使用者自己选择的。”6 如果连西方学者都普遍有这样的评论,那么在中文世界对于“人文主义”这 个外来概念有理解的差异,便一点也不奇怪了。强行统一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 反而会产生理解的错位,滋生新的“知识—权力”关系。因而,一种合适的态度 或许是做更历史化和微观化的探讨,揭示概念的各个特定意涵接触、组合、生成 的历史场景。概念在它产生之后,便天生地具有了一种非历史化的倾向,它依靠 自己的语义力量将某种特定意涵在语言世界之中加以普遍化。尽管“人文主义” 这个中文词诞生在20 世纪,但它所指涉的对象早已遍及上古至现代的一切时空。 1 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三联书店1997 年版,见“译序”第2 页。 2 加林著:《意大利人文主义》,李玉成译,三联书店1998 年版,第2 页。 3 布洛克著:《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第3 页。 4 福柯:《何为启蒙》,顾嘉琛译,杜小真编《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年版,第538 页。 5 Tony Davies, Humanism. London: Routledge, 1997. pp.130-131. 6 Nicolas Walter, Humanism, What’s in the Word? London: Rationalist Press Association, 1997. See Preface. 需要 说明的是:本文中不用“意义”翻译meaning ,因“意义”另有significance 之义,容易混淆。本文对“概 念”用“意涵”,对“词”用“涵义”。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正是在这个非历史化过程中,其意涵范围不断被新的对象所规定,从而产生了一 个词的多重涵义。这种情况在思想史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