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级
地震级 概述 地震级简称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震级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中国最早在夏桀52年(公元前1767年)就有地震记载。中国科学家张衡早在公元132年就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地动仪)。由于地球所能积蓄的地震能量是有限的,因此地震的震级也不会无限大。已知全球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卡斯特罗市附近的8.9级地震。该市损失严重。由地震引起的海啸在智利沿海浪高20米,海啸一直波及到日本,将一只渔船“开运丸”号推到岸上,压塌了一栋民房。 震级与烈度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一般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震中烈度为Ⅰ,人无感觉,Ⅳ度多数人已能感觉,门窗有轻微响声,Ⅶ度房屋有损坏,土有裂缝,Ⅻ度山崩地裂,地形改观,地面建筑及动植物遭受毁灭。 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海城县发生7.3级地震,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死24万人。解放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46次。解放前,中国地震灾害严重,如1920年12月16日甘肃大地震,死103万人,震后有水灾。1923年9月1日祁连山大地震,死亡20万人。1933年8月25日四川叠奚地震死6800人,地震造成的山崩使岷江壅塞,形成天然水库,不到两个月,溃决成灾,又死2500人。1925年云南大理地震伴有火灾,全城毁灭。此外,1932年9月4日,日本东京——横滨地震中,东京因火灾死4.8万人,横滨因海啸死4万人。 地震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将地震震级分为五级:微震(一般无感应)、轻震(一般有感应)、强震(又分为无害强震、有害强震、破坏强震三种)、烈震(大毁坏性地震)、大灾震(毁灭性地震)。 地震等级能量对比 下表列出的是不同级别的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的TNT当量: 里氏震级 大致相应的TNT当量 实例 -1.5 6磅 手榴弹爆炸 1.0 30磅 建筑爆破 1.5 320磅 二战期间常规炸弹 2.0 1吨 二战期间常规炸弹 2.5 4.6吨 二战期间的Cookie 巨型炸弹 3.0 29吨 2003年大型燃料空气炸弹(MOAB) 3.5 73吨 1957年前苏联车里雅宾斯克核事故 4.0 1千吨 小型原子弹 4.5 5.1千吨 常见的龙卷风 5.0 32千吨 投放在日本长崎的原子弹 5.5 80千吨 1992年美国内达华Little Skull Mtn.地震 6.0 10万吨 1994年美国内达华Double Spring Flat地震 6.5 50万吨 1994年Northridge地震 7.0 320万吨 目前最大型的原子弹 7.5 1600万吨 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Landers地震 8.0 10亿吨 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地震 8.5 50亿吨 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耶稣受难日地震 9.0 320亿吨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0.0 1万亿吨 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安德烈斯断层挤压地面(circling Earth) 地震带 地震带就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地震带内显示的各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地壳介质性质、构造形式和构造运动强弱有关。地震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带。在各地震带内还划分出不同的区段,作为独立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域划分的统计研究单元。 另外还有一种是由于人为活动所引起。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从世界范围看,地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