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蠕虫类寄生虫多样性及其应用.docVIP

海鱼蠕虫类寄生虫多样性及其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鱼蠕虫类寄生虫多样性及其应用

- PAGE 8 - 台灣海魚蠕蟲類寄生蟲多樣性及其應用 Diversity of Parasitic Helminths of Marine Fishes in Taiwan and Its Applications 施秀惠*1,2 陳慧瑜2 Shih, Hsiu-Hui*1,2, Hui-Yu Chen2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1,動物學研究所2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1, Institute of Zoology2, 摘要 本研究之對象為台灣海魚蠕蟲類寄生蟲,包括:扁形動物門之單殖吸蟲綱、吸蟲綱內之複殖吸蟲亞綱和絛蟲綱;俗稱線蟲或圓蟲之圓形動物門;棘頭蟲動物門中之始新棘頭蟲綱等;但不包含屬於外寄生性之節肢動物門甲殼綱中的橈足亞綱。至今已查明臭都魚、白帶魚、花腹鯖、真鰺、烏魚和海鱺之寄生蟲相,依據盛行率、平均強度與豐富度等感染參數,分析寄主魚體之生殖力與其他生理因素等在寄生關係中之效應與影響,並選擇優勢蟲種作為生物標籤,協助進行魚類系群區分與洄游等之解析。 Abstract The target of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parasitic helminths of marine fishes in Taiwan. The following taxa are included: three classes of Phylum Platyhelminthes- Monogenea, Trematoda (subclass Digenea), and Cestoda; Phylum Nematoda; Phylum Acanthocephala: Class Eoacanthocephala. Besides, ectoparasites belonging to Phylum Arthropoda, Class Crustacea, Subclass Copepoda are beyond the present scope. The parasitic helminth faunas of rabbit fish, cutless fish, spotted mackerel, horse mackerel, grey mullet, and cobia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infection parameters, such as prevalence, mean intensity, and abundance, the effects and influences of fecundity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fish hosts on parasitism were analyzed. Dominant parasite species were chosen as the biological markers to study the stock identific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ir host fishes. (一)前言 台灣位於西太平洋海域及熱帶與亞熱帶交接處,面積雖僅36,000平方公里,但本島與離島海岸線卻長約1,600公里,擁有極其豐富多樣之海洋動物相。其中海魚種類至今已記錄約2,500種,高達世界魚種的十分之一。 「海魚有寄生蟲」?! 即便媒體三不五時以聳動程度容或有異,報導角度則始終如一視其為危機而發佈此「新聞」,在善意提醒與知之權利的名義下,每每造成驚嚇消費者與斲傷漁產業之反效果。但對所有從事魚類或漁業研究以及漁業相關活動者,無論沿近海或遠洋漁撈、海洋箱網養殖、漁產品加工與料理之從業人員、以及有經驗之海釣者而言,「海魚有蟲」實為久已熟知、具有季節性波動性質且無可避免之現實現象,同時更已發展出實用且合乎學理之因應策略。 即使如前所述,在台灣海魚種類如此之豐與寄生蟲常見的背景下,台灣海魚寄生蟲研究卻座落於寄生蟲學和分類學兩門冷僻且沒落學科之交集處,從未獲得關注,更遑論重視? 我們之所以著手海魚寄生蟲研究,實為一不甚美麗之意外。起因為2000年秋季台灣東北角以臭都魚為主的海魚暴斃事件,死亡魚體內有大量寄生蟲;研究此案的邵廣昭老師將標本輾轉交到我們研究室,遂從此開啟我們對海魚寄生蟲之研究,並逐漸成為惟一主題。 面對兩千餘種的台灣海魚,我們選擇研究對象的原則如下:具有經濟價值、來源充足、價格便宜或可與其他領域學者們合作共享標本。至今較為深入研究過之魚種僅有臭都魚、白帶魚、花腹鯖、真鰺、烏魚和海鱺。研究方式為針對主角魚種連續一年以上之採樣,逐尾剖檢採集所有後生動物類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