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案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植物修复案例

拿什么拯救重金属污染土壤?   “土壤中毒”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在广西、云南、湖南等一些受到重金属污染区的土地上,原本正常生长的农作物会被超标的重金属毒死,人们难觅蔬菜和粮食的踪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部此前估算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国土资源部也称,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同斌研究员告诉记者,因矿产资源采掘不当而使废弃采矿地大量裸露,并通过水流等途径污染农田,造成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类健康。   他说,土壤污染问题的“弱势”,跟其隐蔽性和滞后性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比较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有砷、镉、汞、铬、铅、镍、锌、铜等,尤其是砷中毒的事件,我国每年都有报道。   但土壤的安全,又涉及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事关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污染土壤的修复迫在眉睫。   ——谁来拯救——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传统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陈同斌研究员说,像淋洗法修复土壤,用化学溶剂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清洗,把重金属洗去,这是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是淋洗法除了耗费巨大和工程量大之外,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相对来说,借助植物特殊功能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技术以其安全、廉价的特点正成为全世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陈同斌主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课题小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并建立了第一个植物修复示范工程。他们的研究证实,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超富集功能,其叶片含砷量高达千分之八,大大超过植物体内的氮磷养分含量。   “植物修复可以细分成植物富集、植物稳定、植物阻隔等很多类型。但是目前植物修复的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以去除重金属为目的的植物萃取技术。植物修复萃取技术首先需要筛选和培育特种植物,特别是对重金属具有超常规吸收和富集能力的植物——俗称‘超富集植物’,种植在污染的土壤上,让植物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吸收起来,再将植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加以回收利用。”陈同斌说,“大部分植物吸收的重金属都集中在根部,而超富集植物地上部分的吸收量要高于根系的吸收量。能成为超富集植物,一是植物在有毒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生物量不能减少;二是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含量应该高于土壤中的含量。这样的超富集植物才具有实用价值,可以推广应用。”   ■专家释疑    陈同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我国植物修复和智能控制生物堆肥领域的主要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在国际上发现第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解决了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关键技术,并建立示范工程。   疑问一:蜈蚣草怎么发现的?   陈同斌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999年在中国本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他说,在全国考察重金属污染时,发现最严重的是砷污染。像西南一些地方,有很多矿石含砷量大,对土壤的污染较重。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三价的氧化物俗称“砒霜”,能让接触者患皮肤病或癌症等。而蜈蚣草却能从土壤中大量地把砷等有毒金属吸走。   那么,蜈蚣草是怎么发现的?   “1999年以前,国内的土壤修复大多以国外已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作为研究材料,如遏蓝菜。我想,在植物资源那么丰富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找到更好的超富集植物呢?”陈同斌说,湖南石门是盛产雄黄矿的地方,雄黄主要成分是砷。有砷等重金属的地方,那里的植物就有耐重金属的特质,或许能大量吸附重金属。   于是,课题组开始了在雄黄矿寻找这种植物。   在雄黄矿的调查发现,尽管当地土壤的砷含量比普通土壤高数百倍以上,但是仍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并且长得还不错的植物。但是大家还不敢断定,这些植物就是要寻找的能吸收砷的超富集植物,因为不知道这种植物体内的砷含量是多少?即使植物体内发现砷,那又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还是空气飘落而至的?这一切,只能回到北京的实验室,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通过多次考察和试验,我们发现并证实,蜈蚣草等几种植物体内的砷就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进入的,且含量还很高,比遏蓝菜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陈同斌欣慰地说。   这就是神奇的蜈蚣草。   疑问二:蜈蚣草怎么“吃”掉土壤中的砷?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的六楼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一盆盆来自不同地方的蜈蚣草,让人惊叹的是,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绿色植物,却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它是怎样将土壤中的砷吸附在自己体内?从而修复土壤、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