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新闻侵权”到“媒介侵权”
从 “新闻侵权”到 “媒介侵权”
魏永征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 回顾 “新 闻侵权”、 “媒介侵权”概念 的提 出和演变,说 明这些概
念在中国传播法研究中的地位 ,论证 了它们何 以不能成为法律概念但可以作为学术概
念的理 由,并对 当前进一步开展媒介侵权的研究发表 了看法。
关键词 新 闻侵权 媒介侵权 网络侵权 传播法 侵权责任法
2009年底 , 《侵权责任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翌年施行。此前,在内
部或公开征求该法草案意见过程中,在传媒界与法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争论,有一
种意见要求在 《侵权责任法》里单列 “媒介侵权”一节或者哪怕是写上一条也好 ,
还有一种意见则是认为 “行不通”,传播法学者徐迅作了这样的概述:
在征求意见过程 中,就 “新闻侵权”或 “媒体侵权”是否应 当单独有所规制产
生了激烈的争论。以 《新闻 (媒体)侵权否定说》一文 ¨和 《关于 (侵权行为法)
是否需要单列 “媒体侵权法”的意见》 为代表 ,反对将相关 内容纳入该法;以
《论 中国新闻侵权抗辩及体系与具体规则》一文 及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
举行的 《侵权责任法 (草案)》研讨会上的主流意见 为代表,主张 《侵权责任法
(草案)》对媒体侵权问题有所规制。
但是正式颁布的 《侵权责任法》,只有第三十六条就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
利用网络侵害他人 民事权益 的责任问题作 了规定 ,人称 “网络侵权”,并未采用
“媒体 (媒介)侵权”之说。不过后来 ,肯定说代表学者杨立新还是发表论文称 :
《侵权责任法》最终没有明文规定新 闻 (媒体)侵权责任。这场争论似乎 已经
尘埃落定 ,新闻 (媒体)侵权否认说是胜者无疑。不过 ,尽管 《侵权责任法》没有
直接规定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 ,但毕竟还规定 了网络侵权责任 ,因而新 闻 (媒体)
侵权肯定说也不能算完全失败 了。
学人切磋,应该无所谓胜败。不要说 《侵权责任法》,至今包括司法解释在内的
所有法律文件都从未出现过 “新闻侵权”、 “媒介侵权”词语 ,这是事实 ,但是这类
术语在许多论文 (著)包括笔者 的文章中也时有出现。有朋友 问笔者 ,你 自己使用
“新闻侵权”、 “媒介侵权”,而又反对将它写入法律 ,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术语都是人造的。有的术语在一定场合下适用在另一场合下不适用 ,是常有的。
新 闻与传播研究 2014年第2期 5
从 “新 闻侵权 ”到 “媒介侵权 ”
“新闻侵权”、 “媒介侵权”这些术语的提出和变化 ,有时使用有时不使用,从一个
角度反映了我国传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 、 “新 闻侵权”:中国的特有概念
今天的年轻人也许难 以置信 :从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0年代末约
30年时间里 ,中国并无保护名誉、肖像 、人格尊严等法律规定 ,更不必说在历史上
属于后起的对隐私权的保护了。
这种情况 ,与整体的法制缺失相关。那时称得上法律的只有 《宪法》、 《婚姻
法》以及少量政府部 门发布的条例、办法 ,屈指可数。没有民法 ,没有刑法,保护
名誉和人格尊严当然更不知为何物。这种法律缺失和当时连绵不断的各种 “阶级斗
争运动”直至 “文化大革命”,使得新 闻媒介上诽谤、诬 陷、言辞侮辱和揭露隐私
等行为非但不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而且成为时尚的受到嘉许的 “革命行动”。
拨乱反正以后,我国开始了法制建设。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 ,1979年 《刑
法》在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的类罪名下规定 了侮辱罪和诽谤罪。1982
年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侮辱 、诽谤和诬告陷害。l986年
《民法通则》在 “人身权”一节下规定了公民的姓名权 、肖像权、名誉权 、荣誉权
和人格尊严等权利。公民通过诉讼维护 自己的人身权利提上议事 日程,集中出现于
《民法通则》实施后的 1980年代末期。这种诉讼并不限于新闻媒介,在数量上涉及
新闻媒介和记者 、作者的案件只 占少数 ,但是 由于新闻媒介的影响力和行业凝聚
力 ,涉及新闻媒介的讼案 (主要是名誉权案)成为当时大众媒介上集中关注的一项
议题。我在 《被告席上的记者》 的封面上的一段话 ,可 以说代表了新闻业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P宏观经济学 2012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Macroeconomics 2012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浙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五下 第五课 活动A、我当小法官—走进法庭教案.doc
- 8.1 认识生命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 上册 ).pptx VIP
- 化工制图教学设计(全套).docx VIP
- 2024-2030年中国氦(液氦和气态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docx
- AP宏观经济学(2013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pdf VIP
-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pdf
- 建积分之术筑工程之技:定积分及其应用教学实施报告.pdf
- AP宏观经济学(2015年真题)全套含选择题.pdf VIP
- 英语--倒装句讲解..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