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精编必修一学案 (定稿).doc

历史 政治文明历程精编必修一学案 (定稿).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一复习要点(政治文明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西周封建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封建)。 (2)目的:巩固统治 (5)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评价: 积极作用: ①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②诸候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臣属关系:各诸候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局限性:诸候在封国内有较大独立性(诸候世袭,王不得干预),容易导致地方分裂割据。 (7)瓦解:春秋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开始瓦解。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正妻之长子,即大老婆的大儿子)。 (3)实质(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即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4)大小宗结构: 反映了尊卑贵践的等级关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作用: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即世卿世禄的地位);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 (2)血缘关系为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基本的特点)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一种决策方式)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 一、战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1、理论:战国韩非子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①由来: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下) 皇权至上。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作用: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三公九卿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皇权。 3、地方行政机构:废分封,行郡县制 ①由来: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废分封的原因:分封制容易导致地方割据。 实行郡县制的原因:郡县制可以加强中央集权。 ②内容:地方分郡县两级,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组织。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③作用: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昨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今天: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3)明天(对后世):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5、秦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补充): ①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②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③军事:征百越、击匈奴;筑长城 ④交通:修驰道,直道,开人工渠道(灵渠) 第3、4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列举从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朝(汉武帝): (1)皇权与相权:沿袭三公九卿制; 建立中朝(内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中央与地方: ①背景:汉初,实行郡(郡县制)国(分封制)并行,地方严重威胁中央。 ②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作用:消除了地方威胁中央问题,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皇权与相权:三省六部制 (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①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宋朝(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皇权与相权:沿袭三省六部制; 实行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制 内容:中书门下:分割宰相行政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___________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