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杂病的中医临床治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王新陆--杂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杂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新陆 教授 “杂病的中医临床治疗” 主要从两方面阐述: 一、关于杂病 二、杂病临床治疗举例 一、关于杂病 • “杂病”渊薮及释义 • 传统中医治杂病 • 杂病需要传统中医 (一)“杂病”渊薮及释义 “杂病”一词最早见于《灵枢•杂病第 二十六》,该篇论述了厥气上逆、心痛、 喉痹、疟疾、耳聋、鼻衄、额痛、项痛、 腰痛、膝痛、腹胀、大小便不利、痿厥、 呃逆等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 后世医籍论及杂病者首推《伤寒杂病论》。其中的 “杂”字,《唐书•艺文志》作“卒”字。“卒”、 “杂”古义相通,可以训为自“众”,“杂病”、 “卒病”均言众也。 • 另有徐大椿《杂病源》、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 金•李杲《杂病方论》、明•彭浩《杂病正传》、明•刘 纯《杂病治例》、《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景 岳全书•杂证谟》、明•霍英兆《杂证全书》、《锦囊秘 录•杂证痘疹药性合参》等。 (二)“杂病”的释义 “ 杂”的意义: “杂”,雜也,《说文》:“五彩相 会。” 《新华字典》: (1)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 (2)掺杂,混合; (3)正项或正式以外的。 • “杂病”,在《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中 医药出版社1994年出版)中解释为:“相对于 外感病之称。外感不外六经之传变,有统系可 寻,杂病则各自为证,连带者少。故除外感病 外,统称为杂病,亦曰杂证。《金匮要略》一 书为治杂证最古者。 • 由此可见,杂病应该是包括除外感病以外 的所有疾病。 (二)传统中医治杂病 • 在中国古代,中医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所 治疗的病种包罗万象,每一个中医师都是全科 医。 •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 说:“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 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 痹医;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 随俗为变。” • 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中医学有向专科方向发展的趋势。 • 远在周代,有食医(营养医)、疾医(内 科)、疡医(外科)、兽医的医学分科。宋元 时期分科更为详尽,分为大方脉、杂病、小方 病、妇产、五官、正骨、眼、口齿等13科。 • 由上可见,单科医古已有之,但真正的大 医却可统领全局,兼治百病,大师的传世著作 均是包罗万象之品。 • 临床实践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根本。中医的临床必 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是 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变化均可影 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因此,中医学防治疾 病最注重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 故而,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作为理论核心,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也是中医学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 一个真正掌握中医的人,利用中医的基础 理论,中医的诊断,中药学以及方剂的配伍原 则来处方治疗疾病。 • 一个真正的中医必定是个全科医生,而非 是什么中医妇科,中医眼科等等单科的中医行 者。 • 传统中医的治疗范围是包罗万象的杂病。 (三)杂病需要传统中医 • 杂病之所以言杂,是因其包罗万象。 这表现在群体疾病的多样性和个体疾病 的复杂性两个方面。 • 解决群体疾病的多样性问题可以采 取分科的方法,但针对个体疾病的复杂 性采取分科而治的方法,只能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中医的临床现状: • 已经逐渐脱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院分科越来越细。 • 例如:临床科室分为内、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