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中国成功原因的再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统治中国成功原因的再思考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36 期 2006 年 12 月,頁 153-192 * 葉高樹 摘 要 討論清朝的歷史,不免會觸及漢文化對此一歷史進程的作用,惟漢文 化在清朝統治中國期間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研究者的見解卻相當分歧。 關於歷史上非漢民族政權統治中國的解釋模式,從早期的「漢化」觀點, 繼起的「征服王朝」理論,乃至於晚近針對清朝歷史特徵的「滿洲中心」 觀,各有其獨到之處,當然也不免引起仁智互見的議論。在有關清朝歷史 的諸多討論中,研究者共同關注者,則為清朝統治中國的特徵,及其成功 的原因。若回歸清朝文獻的記載,以及開國以來的歷史情境,滿洲在接 觸、引進外來文化時,實是以「參漢酌金」為前提;而「參漢酌金」的原 則,在滿洲建國初期的歷史中即已形成,並且對往後國家型態的轉換、統 治政策的擬定、族群關係的調整、文化發展的走向等等,都產生重要的影 響。因此,「參漢酌金」所蘊含的概念,可作以下的理解:對外來文化的 選擇與以滿洲中心的調適,而選擇的權力與調適的方式,滿洲統治者始終 居於主導的地位,並且是一個持續進行與不斷檢驗的過程。滿洲即憑藉著 靈活的「參漢酌金」的策略,由文化弱勢、武力有限的蕞薾小邦,而能征 服中國,並拓展為多民族帝國。這正是滿洲文化自主意識的展現,以及對 外來文化具有高度的接受力與包容性,且能充分掌握文化的選擇權與主導 權,當可做為重新思考清朝統治中國的特徵,及其成功原因的關鍵。 關鍵詞:參漢酌金、滿洲、清朝、漢化、征服王朝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154 -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第 36 期 一、前言 討論清朝的歷史,不免會觸及漢文化對此一歷史進程的作 用,惟漢文化在清朝統治中國期間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學者們 的見解卻相當分歧。關於這個議題,以往的研究者常從「漢化」 的觀點或「征服王朝」(dynasties of conquest )的理論加以解析; 近年來,美國清史學者力倡的「滿洲中心」觀點,則頗有躍居主 流之勢。一九九○年代後期,主張「滿洲中心」的羅友枝 1 (Evelyn S. Rawski ),對何炳棣的「漢化」立論有所批評 ,何氏 2 也為文予以駁斥 ,而這場被稱為「沒有交集的對話」,迄今仍持 3 續進行著 。 雖然在「漢化」與「滿洲中心」兩種不同立場的論述之間, 似乎找不到「交集」,雙方卻有共同關注的焦點,即欲探究清朝 4 統治中國的特徵,及其成功的原因 ,這也是問題的本質所在。然 而,無論是任何一種解釋模式,總是研究者賦予的意義,在此各 方意見均已充分表述之際,或許可以暫時擱置此中的種種論辯, 回歸到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清朝開國以來的歷史情境,重新去瞭 解在滿、漢族群進行接觸之後,滿洲政權內部對於引進漢人制度 或文化時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天聰七年(1633 年)八月,漢官寧完我 1 Evelyn S. Rawski, “Presidential Addres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5:4 (1996), pp. 829-850. 2 Ping-ti Ho, “In Defense of Sinicization: A Rebuttal of Evelyn Rawski’s ‘Reenvisioning the Qing’.”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7:1 (1998), pp. 1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