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docVIP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 第一节 中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 一、林则徐组织的译报活动 林则徐是中国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1838年末,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3月10日抵达广州。当时昏庸自大的清朝统治者,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道光皇帝竟问:“英国在哪里?”英国到新疆有无陆路可通?林则徐到广州后也发现“沿海文武员弁,不谙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认为“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定控制之方。”于是,他在广州设立翻译馆,组织人员翻译外文报刊。翻译的材料,名为《澳门新闻纸》,在澳门新闻纸的基础,整理加工而成的《澳门月报》,则送呈道光皇帝阅览。这可以说是中国人第一次与近代报刊这个新鲜事物打交道。 二、太平天国的办报方案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玕在在1859年写的《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设想。《资政新篇》是一个企图自上而下地实行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新政纲,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改革方案。在这一新政纲中,洪仁玕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方面着眼,提出办报主张及一些新闻观点。 1. 洪仁玕认为,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太平天国集权统一领导的工具。通过报纸的作用,可以禁朋党之弊,消弥各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希望发挥报纸的作用,来协调中央和地方政权。 2. 把报纸看作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他说:“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达而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设暗柜(即意见箱)也。”他设想:“邮亭由国而立,余(书信馆、新闻馆等)准富民纳饷,禀明而设。”这实际上是主张民间办报。 3. 认为报纸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他说:“设新闻馆以收民众公议,及各省货价低昂,事势常变。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此以行其教了。教行则法著,法著则知恩,于以民相劝戒,才德日生,风俗日厚矣”。 4. 认为报纸有监察政治的作用,其中包含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进行监督的责任,以利加 强中央政府权力。他设想:“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责罚亦不准众官居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难逃人心公议矣”。 5. 谈到了报纸的文风问题,“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 则罪”。把真实作为新闻报纸的最高标准。 意义: 洪仁玕这一系列新闻设想,实际上是企图用资产阶级报纸的民主形式来克服农民政权中不可避免的封建专制缺陷,希望靠发行报纸来澄清吏治,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它毕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一系列新闻理论设计,在从林则徐翻译外报、开眼看世界,到王韬办报宣传变法,这一段时间内,构成了从地主阶级革新派到资产阶级改良派先驱之间的中介环节,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史上最初阶段一个逐步递进的阶梯。 由于太平天国形势迅速逆转,洪仁玕的新闻理论没有来得及实现。平心而论,限于中国的历史条件,洪仁玕的带有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新闻思想和他的政治思想一样,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即使太平天国夺取全国政权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完行得通。 三、中国资产阶级报刊的萌芽    自十九世纪60年代起,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重要发展,中国社会内部和中外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中国的社会矛盾日趋深化,一个要求社会改革的思想潮流正悄悄兴起,推动中国人自己办报的一些基本条件正在形成,另外,前面我们曾谈到外国报刊把近代化报纸的模式和有关办报的基本知识已传入中国,加上60年代起,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参加了外报的工作,积累了经验,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中国人自己办报的时代到19世纪70年代终于到来。 主要报纸: 最早出现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创办人是艾小梅,内容以“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因销路不畅,读者寥寥,不久就停刊。接着,在东南沿海的几个城市相继出现了中国人办的报刊。较著名的有:香港的《循环日报》(1874年2月)、上海的《汇报》、广州的《述报》(1884年4月)和《广报》(1886) 在这些中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下面我们谈谈王韬和《循环日报》。 四、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于1872年创办《循环日报》,主持笔政十年。1884年回到上海定居。遗著有《弢园文园》、《弢园文录外编》。 报纸特点: 《循环日报》每期两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